标签:
读书钱德勒漫长的告别侦探小说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三、《漫长的告别》;雷蒙德·钱德勒著;:叶如兰、陈宁阳译;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7年读了一些侦探小说,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重读多年前读过的柯南道尔《血字的研究》和《最后一案》(这两篇,一篇是柯南道尔第一部以福尔摩斯为主人公的小说,一部是他试图结束福尔摩斯系列故事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他让华生叙述了福尔摩斯的死,可惜读者口诛笔伐,最后柯南道尔不得不在《空屋》里复活了福尔摩斯,很有点像当今好莱坞各种续集的套路),但我特别推荐的是2017年读过的另一部侦探小说——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
论在中国读者中的名气,《漫长的告别》可能比不上前面这几部,没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精巧,柯南道尔的缜密,但钱德勒开创了一种风格,这种风格被人习惯上称之为“硬汉侦探小说”。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归纳,”硬汉“不过是钱德勒系列小说主人公马洛的形象,钱德勒对侦探小说真正的贡献在于,他开创了一种侦探小说的范式,在这种范式中,人物性格跃升到首要位置,悬疑奇妙的情节退居其次。
《漫长的告别》中,马洛是核心,核心的意思并非只意味着主角。福尔摩斯和波洛也是侦探小说的主角,但在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中,真正的核心是悬疑的情节,曲折的推理。但在《漫长的告别》中,马洛才是推动整个故事的核心力量。是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构建了故事。马洛不仅有粗豪的外表和不羁的言谈举止,在行事做人方面,也处处随心,这种个性,现在可以用“酷”来形容。马洛成了经典形象后,很多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种“酷酷”的男人,直到现在,国内仍能看到一些影视演员拿腔作势的扮“酷”,过犹不及,令人对所谓“硬汉”反胃。但这不是“硬汉”的过错,是画虎类犬造成的恶果。
钱德勒塑造马洛,不是只有酷酷的外表,否则真成了明星装模作样的表演。马洛灵魂里的“酷”带着极深的离经叛道特征,成了一种人生态度。他对钱财不经意,对朋友重情义,与社会浮华风尚格格不入,在某些人的恐吓威胁下依然故我,活得坚韧而不张扬,又带着几分颓丧和玩世不恭。他和以往侦探小说中睿智如神的侦探全然不同,甚至有点漫不经心。你可曾听到过福尔摩斯、波洛如此丰富的心理独白,只有在马洛身上,从钱德勒写下的丰富心理活动中,你看到一个如此独特的人。全书有很多看起来颇有些冗长的细节描述,也在或多或少透露着马洛的个性。钱德勒在通过马洛看待世界,在黑暗、冷峻、颓废、纸醉金迷的世界里,马洛简直是灯红酒绿间的一股泥石流。
除了钱德勒塑造最为成功的形象马洛,《漫长的告别》中几个主要人物同样在推动故事发展中不可或缺。如果没有伦诺克斯和马洛的邂逅,故事就无从开始,这场相遇充满偶然,如果马洛不是那种性格,他完全可以看个热闹,远远走开,两个人完全不该有交集,也不会有这一次漫长的告别。伦诺克斯是受伤的老兵,被生活折磨的失败者,在性格上,和马洛颇有几分相似,也正因为如此,在两个人看似浅浅的交情背后,有深深的相惜相知,尽管全不着痕迹。正因如此,那个看似事事不关心的马洛才会坚持不懈,寻求事情的真相。作家韦德和他美艳绝伦的妻子是故事的关键,两个人的悲剧是爱的悲剧,同样是性格悲剧。比起马洛,韦德的形象更像钱德勒本人,钱德勒在用一个自己描述着另一个自己。
倾国倾城的韦德太太,个性独特的艾琳,出场不多就挂掉的西尔维娅,本书中的女性形象都令人难忘。钱德勒未必对女人知之甚深,但他能精准把握女人性格的特质,勾描出她们的魅力。
本书在推理和悬疑上也有亮点,悬疑环环相扣,引诱读者的兴趣。但对看惯了各类侦探影视剧套路的现代人,也许没有太多令人惊叹的亮点,对于热衷于智力解谜的读者,我并不推荐这本书,因为姿态和氛围才是本书的特点。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