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恋情的终结》——2017我的年度荐书之四

(2018-02-14 12:50:45)
标签:

爱情

格雷厄姆格林

恋情的终结

文化

小说

分类: 枕边书
《恋情的终结》——2017我的年度荐书之四

四、《恋情的终结》;格雷厄姆·格林著;柯平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恋情的终结》出版前,出版此书的图书公司营销编辑联系我,想寄一本给我,约我写一篇书评。我谢绝了,因为家务事太多,不能按时交稿。后来,我自己买了一本,现在终于可以挤点时间出来写篇书评了,但并非应图书公司之邀,而是写一点自己真正想说的话。


格雷厄姆·格林曾被英语文学界低估,因为他的小说有着通俗流行的外表,正如村上春树很难入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法眼,格雷厄姆·格林也长期被忽略了。《恋情的终结》一样有一副通俗爱情小说的样貌:中年作家本德里克斯和朋友亨利的妻子萨拉有了一段感情,分手后,两人多年不再见面。怀疑自己的妻子有情人的亨利,并不知道本德里克斯也曾是自己妻子的情人,竟向他倾诉自己的心事。出于妒恨,本德里克斯主动找私家侦探跟踪萨拉,调查她是否有新的情人。看,这俨然就是一个肥皂剧的情节,糊弄天天以为自己是灰姑娘的家庭主妇,看完了还可以骂一句:“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恋情的终结》是爱情的俗套,但为什么一代代看起来大同小异的爱情俗套里,永远都有令人刻骨铭心的东西?《恋情的终结》在偷情、猜忌、怨恨、背叛等一切爱情俗套中,让读者看到了什么不同的东西吗?《恋情的终结》集爱情形态之大成:热恋、出轨、分离、复合、献身、报复、死别,包含了沉醉、忐忑、恐惧、悔恨,种种心态交织,窥见了人的脆弱、自私、高尚、卑鄙、狭隘、宽容,这是一部爱情的百科全书,格林借用这样的故事,将爱情男女心理分析得淋漓尽致。一部小说竟能将恋爱中男女心里的波澜描绘得如此精微,仿佛捉住一缕微风,重新吹过读者的面颊。挖掘到如此深度,我们还能说它是通俗小说吗?


小说的结局是悲哀的,被嫉恨折磨的本德里克斯发现了萨拉的日记,原来萨拉一直深爱着他,只为了遵守一段对上帝的誓言,忍受着爱的痛苦,离他而去。本德里克斯试图重拾这段爱情,萨拉却在自我折磨中死去,在将爱情的洋葱层层剥开后,恋情终结了。


格林在小说中,让本德里克斯和神父发生冲突,一再打压上帝,刻意否定它的存在,却又一次次展现上帝的奇迹。萨拉最终死去,但格林在暗示,正是她的祈祷让本德里克斯在轰炸中幸存,她的亲吻治愈了斯迈思难看的伤疤。而一切奇迹的发生,隐隐指向萨拉的幼年,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时刻,她母亲带着她受洗,皈依天主。无论本德里克斯如何反对以天主教的仪式为她下葬,蔑视宗教,斯迈思曾有着多么坚定、理性的无神论思想,他们都被奇迹拯救了。对于大多不信仰上帝的中国读者,小说流露出的浓郁宗教情感恐怕很难引发读者的共鸣,将大大折损本书的魅力。但对于有着宗教传统的西方读者,以及能够理解这种思想的中国读者,本书对于罪与爱、道德与欲望、克制与自由的描述,无疑都有着宗教的影子。我们总是在怀疑中信仰,在信仰中怀疑,人可能都需要一种宗教,无论这种宗教中是否有神和奇迹。如果忽视了宗教情感与思想,本书只能算读懂了一半。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人生中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即便能感受一半的一半,也是巨大的收获。爱情有那么多可能,如此多态,但你永远只能爱一次,唯一的一次,下一次的爱决不会重复上一次的情感,我们总是无知的。


我们究竟是喜欢爱的甜蜜,还是钟情爱的痛苦?谁说的清楚呢,也许因为痛苦和欣悦的交织,爱才永无终结。


如果你想要了解恋爱的心理,我要推荐这本《恋情的终结》,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种种形态,我还可以推荐另外一本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尽管文风迥异,但对比阅读下来,在爱情的内在心理和外在形态上,你会颇有心得。

《恋情的终结》——2017我的年度荐书之四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