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闲书过眼录之《姜白石词笺注》

(2017-09-24 19:34:14)
标签:

读书

文化

姜夔

宋词

诗歌

分类: 枕边书
2016闲书过眼录之《姜白石词笺注》二十二、《姜白石词笺注》;姜夔著;陈书良笺注;中华书局。

辛弃疾、李清照作为北宋南宋之间的词人,本来家都在北方,靖康之后被迫南渡,姜夔和他们不同,他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出生在江西鄱阳,严格意义上说他才是真正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李清照之后,宋词开始走下坡路,但余绪仍在,产生了不少重要词人,如张炎、周密、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蒋捷等,很长一段时间内,后世论者对这批词人的评价之高甚至更胜于北宋词人。虽然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文学的误会,但姜夔作为此类词人中的翘楚,仍代表了宋词的一个重要阶段。


姜夔柔婉处不及秦观,工稳处不逮周邦彦,雄健处和辛弃疾更不在一个层面上。如龚自珍所说的病梅,虽疏影清寒,枝柯瘦冷,自有其清华高洁的气质,但总嫌其文气矫揉扭结,滞而不化。读他的词,空灵处有之,但不够飘逸,清癯处有孤绝之气,但总少了一些放达,多了一丝窘迫。


本书笺注者陈书良一再提到白石词的“清空”与“骚雅”,这是张炎在《词源》中对姜夔词的评价。“骚雅”按现在说,和“古雅”有几分相似,姜夔用词刻意地求其静雅,多隶事。但用典固然有言少而韵深的妙处,但太多用典,也有失其朴素真纯的危险。辛弃疾就有这样的毛病,但稼轩词豪迈慷慨,抵过了部分劣势,白石词则清空婉曲,再加上晦涩一点的典故,读着就更多了一层隔膜。


“骚雅”也不等同“古雅”,除了雅,还要有一丝风流之态,潇洒之貌。姜夔的情词,大体都含蓄蕴藉,虽然自成风貌,但总显得隔靴搔痒,潇洒不起来。白石的情词中,我最喜这阕《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此外,我最欣赏的就是“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我喜欢姜夔后期的作品甚过前期,人到中年吟唱“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到底还不脱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到了暮年,“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大部分作品好过他暴得大名的《暗香》、《疏影》。


《暗香》等词都很工稳,但总觉少了直指人心的力量,输了几分真情流转。《暗香》中的“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之句,比起“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我还是偏爱后者,可惜古往今来,大多数人都激赏前者。


暮年的白石道人“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一生不第,羁旅漂泊,晚景虽谈不上凄凉,亦是难掩的寂寥。姜夔尽管无法跻身一流的作者,却也自成一番气象。就现有的记载看,姜夔在音律上的贡献极大,可惜中国人对于音乐的忽视,使得姜夔在音乐方面独特的早已湮没不传。词人隐去,姜夔之后,两宋词学盛景渐渐衰败,只剩“万古西湖寂寞春”,不知“惆怅谁能赋”了。

 

2016闲书过眼录之《姜白石词笺注》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读书主题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