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与EQ——指月闲话之一百二十四

(2016-08-07 16:15:53)
标签:

文化

阿城

阅读

中医

科学

分类: 指月闲话

 

科学与EQ——指月闲话之一百二十四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定义太多了,我以为,相信有不可知的东西,应该是科学的定义之一。科学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并可以不断证伪的。从这点上看,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医一直游走在科学边缘,因为中医很多的理论都无法证伪。中医阴阳五行运转听上去有一个博大的体系,且自圆其说,但缺乏可以验证摸索的规律,是阴盛阳衰,是肺火还是脾虚,似乎有症状可循,但偏偏又有太多的方法超出常理。最后全靠医生一张嘴,信不信在你。有效了,当然是医术高明,无效了,他和你说和个人体质有差别,你还没办法和他论理。中医改良,首要是引入科学的思维,而抛开玄学的阐释,中医才更具备普世的科学价值。好在我们已经看到某些中医实践正在努力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验证,试图让中医时而有效时而无效,无迹可寻的状况得到科学的解释。


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自近现代以来,主要要体现在科学的思维上。科学是可以论证和质疑的,但中国人总希望有一种叫真理的思想,解决一切的困惑,获取终极的答案,不允许质疑,不要求验证,只要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让我相信就好了。阿城写过一篇《跟着感觉走》,里面说过一句话:“所谓好学生是一个问题只知道标准答案的人”,从这个观点看,中国是一个容易出“好学生”的国度。中国人迷恋传统,崇拜权威,相信不可辩驳的真理,而且将这些东西固化到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直到政治体制内。但中国人不尊重科学,不强调实验求证的精神,好像对权威的质疑,对思想的辩难都是不知天高地厚,大逆不道的行为。


阿城在《跟着感觉走》尾声部分说:“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仁’,我们意识到那是个EQ的里程碑吗?孔子的教材里当然有彼时的IQ成果,但他的弟子们在《论语》里,记载的都是老师的EQ啊。”读《论语》,孔子的确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充满了俗世的智慧,懂得因材施教,用不同方法处置不同问题,这倒有点像中医的理论了。但孔子的弟子对自己的老师也并非言听计从,常常对老师的行为思想质疑辩难,这就非医患之间的关系可类比了。可惜,后世越来越多的儒家把孔子的思想当做IQ,以为孔子已经解答了人世所有疑问,各位只要照做就好。所以用科举去测验大家对孔子著作的背诵能力,中国的思想就在桎梏里打转、变味。如果孔夫子重生,看到后世子孙是这样解读自己思想的,不知会不会后悔当初自己说过的话。

 

科学与EQ——指月闲话之一百二十四
欢迎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于我的读书公众号“闲书过眼”,分享悦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