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莫迪亚诺读书阅读诺贝尔奖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十六、《地平线》;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徐和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回忆之书,关于遥远的地平线。地平线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地方,又永远无法到达。地平线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如莫迪亚诺所说,“在我们二十岁时,这发亮的线条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未来的种种许诺和希望,到了六十岁,地平线是那遥远而又幸福的过去,是失去的时间”。
《地平线》初看像一个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博斯曼斯的男人和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女人之间。继续看下去,似乎又变成了悬疑小说。玛格丽特在躲避着一个叫布亚瓦尔的神秘人物,而她自己的身世似乎也像布亚瓦尔一样神秘。接着,博斯曼斯也在躲避着那个作为他母亲的红发女人和像还俗教士的男人,他们粗暴地对待他,扰乱他的生活,整个不安的氛围令人觉得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最终,没有什么恐怖的事情发生,一直跟踪玛格丽特的布亚瓦尔消失了,直到老年,博斯曼斯才在巴黎见到一个叫布亚瓦尔的房地产中介。《地平线》最终没有成为一部悬疑小说,悬疑小说的层层铺陈只为了揭开最后的答案,但莫迪亚诺没有给出答案,没有完整圆满的故事,只留下莫测的氛围。
《地平线》的时间线是错综交叉的,是一条时间迭加在一处的走廊,面对面走过的人也许就处在不同时间内,像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平行时空。莫迪亚诺的平行时空并不通过穿梭机一类的超级设备,只存在于他的笔下,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中。小说开始的时间是博斯曼斯的老年,回忆四十年前在玛格丽特任职的公司办公楼前等待她的情景。然后,时间再次后退,回到两个人初次在地铁站相见时,紧接着,跳转回博斯曼斯等待玛格丽特下班的时间。故事继续前行,缓缓发展,忽然又闪入玛格丽特的回忆,视角转换的同时,时间再次跳转,来到玛格丽特在瑞士洛桑巴盖里诺家做教师的时候。她到洛桑是为了躲避布亚瓦尔的纠缠,布亚瓦尔却跟踪而来。时间又一次回溯,回到玛格丽特初次认识布亚瓦尔的阶段,之后再转回到洛桑。之后,玛格丽特为躲避布亚瓦尔离开洛桑,来到巴黎,和博斯曼斯回忆中的时间点融合。小说就这样在记忆的不断交缠中,在时间走廊里左右踱步。给我的感觉仿佛在走向地平线,但地平线忽近忽远,有时,刚刚开到的地平线又到了身后,四面环顾之际,一时间失去了方向。但这种踱步并非无序的意识流,《地平线》内穿插的时间,有谨严的联系,缜密的呼应。通过精巧的时间安排,莫迪亚诺推动着故事发展,用并不急促的节奏,营造出迷雾般的心境。
玛格丽特消失了,四十年后,博斯曼斯偶然在咖啡馆遇到玛格丽特当年的雇主伊冯娜·戈谢。当年她和她的丈夫普雷特尔医生因参加某个神秘宗教组织,遭到警方逮捕,玛格丽特也被牵扯其中,为了避免麻烦,她选择乘上夜班火车离开了法国,从此杳无音讯。但莫迪亚诺不喜欢将所有的话说尽,他没有让博斯曼斯走上前去询问伊冯娜·戈谢,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究竟因为什么入狱。不是什么事情都有答案,也并非都需要答案。小说的最后,博斯曼斯来到柏林,那里有一家书店,店主的名字叫玛格丽特。莫迪亚诺没有去描述两个恋人四十年后重逢的景象,只让故事戛然而止。
整部小说中,莫迪亚诺优雅地踱着步,在时间的迷宫里一次次穿行。像是漫无目标,却有着明晰的地平线。地平线是所有人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博斯曼斯的爱情,是布亚瓦尔的追逐,是玛格丽特的躲避。然而,没有人能走到地平线,来到世界的边缘,在这个没有边际的世界上,地平线永远存在。我们走向它,探寻着,又失落着。也许,面对地平线最好的方式是像莫迪亚诺那样,远远地凝望。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