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闲书过眼录之《长恨歌》

(2015-01-11 17:33:11)
标签:

王安忆

文化

文学

长恨歌

小说

分类: 枕边书
2014闲书过眼录之《长恨歌》

五、《长恨歌》;王安忆著;南海出版公司。


总有人说王安忆和对张爱玲的相似,《长恨歌》开头的一段描述,文字上似乎确实有像张爱玲的神韵,叙述的方式隐然有伍尔芙的味道,让人想起《到灯塔去》,大段的叙述是王安忆内心的独白。但细细读下去,王安忆的笔端既缺乏伍尔芙心理挖掘的深度,又少了张爱玲文字间的温度。


张爱玲的温度不是暖,是冷。不是酷冷,是阴寒,阴寒里偎着一盆炭火,冷中求暖,却加倍衬出暖外的寒。王安忆是力争冷中有暖,可最后不知怎么变成了温吞,不热不冷,有点小阳春懒懒的味道。王璐瑶的种种行为,背后总能看到王安忆的一厢情愿。确实有一些诗意,尤其是一些场景意境的烘托上,极见匠心。比如下面这段:

 

从苏州到上海的一段,王琦瑶是坐火车,船是嫌慢了,风也不顺帆的。车是夜车,窗外漆漆黑,有零星的灯掠过,萤火虫似的。王琦瑶的心此刻是静止了的,什么声音也没有,风声都息了。窗外的黑,就像厚帷幕一般,上海就在那幕后,等待开幕的一刻。窗外的黑还是隧道,尽头就是上海。当上海最初的灯光,闸北污水厂的灯光,出现在黑夜里头,王琦瑶忽然间热泪盈眶。灯光越来越稠密,就像扑灯的蛾子,扑向窗口。火车自是不理,还是朝前,轰隆声响盖满天地。往事像化了冻的春水,漫过了河堤,说不想它,它还是来了,可毕竟大河东去,再不复返。车窗上映出的全是旧人影,一个曾一个。王琦瑶不由地泪流满面。这时,汽笛响了,如裂帛一般。一排雪亮的灯照射窗前,那旧的映像霎那间消遁,火车进站了。

 

王安忆确实用一种细碎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历史,不同的通感比喻极为细碎地描绘,如一件缀满流苏、褶皱、花边的服装,贯穿《长恨歌》的始终。但有点太繁琐,太有意创造意境了。先存了造景的心思,拼命想在平凡景物里找到哲理,反倒处处不自然。


《长恨歌》中的人物就更明显了。王琦瑶最典型,一个弄堂间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参加竞选,做了上海小姐,又委身给国府高官。高官死了,又仿佛毫不费力把过去的生活一丢,只留下优雅的身姿,洞明的智慧。追求者总是自己找上来,不谙世事的阿二不说了,聪明的康明逊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狡猾的萨沙也落入圈套。徐娘半老了,还有老克腊的忘年恋,加上程先生不计回报,始终如一的痴情,好像中间完全没有了时间和环境的阻隔,仿佛这些男人除了王琦瑶再也没有其他的生活。王琦瑶的一生简直得天眷顾,轨迹看上去是如此传奇。但王安忆又不让她圆满,程先生不能成,康明逊不能要,老克腊不能留,全成了镜花水月的过客。富家的小姐无条件地对她交心,又和她成了仇敌,最后还能和解;只是因为虚荣,小门小户的女子天生的势利与精明,又能不动声色间变成练达与从容。我看到的不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倒是王安忆为了表述自己的理想而安排下的布景,为了体现上海那一点风韵,为了让王琦瑶做历史的代言,营造的氛围。王安忆的人物缺乏了伍尔夫的深度,伍尔夫对人物的心理克尽曲折萦回,但不会夸饰。既然是深层意识的流动,当然不该掩盖和修饰。一个瑕瑜互见的人物并无伤其感染力,就像一个阳光下有阴影的城市也不失其风情与伟大。王琦瑶为了故事,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让人物虚浮,使得小说的意义大减折扣。再加上冗长的叙述,更减弱了作品的张力。


王安忆的上海终究只是一厢情愿中理想的上海,《长恨歌》里的浮华是小户人家的小姐,遥望辉煌夜总会门口时的感觉,写上海的小说,我宁愿推荐《繁花》而不是《长恨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