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闲书过眼录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标签:
马尔克斯小说海明威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四、《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这是马尔克斯的早期作品。所有的作家都需要成长,那些一战成名者往往让人忽视了成名前长期的煎熬,事实上,他们也是在无数失败的作品之后才逐步摸索到写作的秘密之门。马尔克斯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仍带有模仿的痕迹,模仿的对象恐怕是海明威,毕竟在巴黎流浪的阶段,海明威是马尔克斯的偶像。马尔克斯还没有学会游刃有余按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在这部以细节和对话填充的故事里,他选择了日后我们看来陌生的讲述方式,证明一个伟大作家也一样有模仿和摸索的过程。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从结构到语言都略显冗长,尽管我在网上看到大量的溢美之词,并且马尔克斯似乎对这部作品也很满意。但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的偏爱往往是非理性的,正如粉丝对自己偶像的无条件的接受。也许马尔克斯并不欣赏自己的魔幻作品,反而更希望用海明威式的冷静叙事和简练语言来描述,但无论如何,模仿别人的马尔克斯最多只是出色的二流作家。
马尔克斯在一个并不魔幻的故事里,展露出生活的荒谬和命运的残酷。斗鸡成了唯一的希望,也是痛苦的根源,斗鸡仿佛人生永恒的矛盾。爱情在现实的生活里成了无奈的生命延续,上校等待着可能永远也来不了的信件。大仲马《基督山伯爵》里有一句名言“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和希望”,对于大仇得报,腰缠万贯的基督山伯爵,这可以算作志得意满后对人生的励志,但对儿子死去,老妻病重,家贫如洗的上校,希望只是让人活下去的幻境。就像斗技场上的喝彩环绕下,上校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但假若这希望最终只是镜花水月呢?上校该如何面对?马尔克斯没有继续写下去,他只留下了那段让人印象深刻的结尾,若干年后,他给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类似的结尾,只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结尾似乎更充满光明的调子。因为佛伦伦蒂诺·阿里萨走过漫长的一生,终于找到人生的归宿,而老上校却在在参与过一场不知因何而起的战争,又莫名其妙地在疲倦中结束后,在人生的黄昏,失去了儿子、健康,保持着最后的希望,面对最后的人生。
有必要在这里录下小说的结尾,带着强烈的马尔克斯语调:
“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你说,吃什么?”
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
“吃屎。”
这是一部超出大部分作家早期作品的水准线之上的作品,毕竟,那时的马尔克斯刚刚三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