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关于“苹果”的事(之三)

标签:
it苹果乔布斯数码文学 |
分类: 脱口而出 |
iPod让人重新审视苹果公司,苹果不再只是一家生产个人电脑的公司,有些酷,也有些固执不近人情,不顾一切坚持自己架构、自己的操作系统,像孩子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操弄着玩具。苹果已经是一家制造个人消费品的公司,乔布斯可以把基因如此平庸,功能如此单一的MP3赋予非凡的魔力,苹果一定还能做出一些别的不凡之事来。
一直淡定不移的Mac OS系统终于起了变化,Mac OS X操作系统来了。这一次,乔布斯一门心思让苹果脱胎换骨。
重返苹果公司之初,乔布斯就和微软妥协,换来微软注资苹果,发布会上还让宿敌比尔·盖茨露了一脸,尽管只是在大屏幕上一段VCR,也足够令观者莫名惊诧了。曾经的宿敌如今“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个世界真是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过,刻薄的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还是不忘对自己的传记作者嘲讽一把盖茨,评论盖茨没有想象力,从没发明过任何东西,更适合做慈善事业而不是科技。以致一个著名笑话里说,盖茨从不吃苹果,而乔布斯家里没有窗户——Windows!但从苹果公司被踢的惨痛经历,十年的痛定思痛,还是让乔布斯学乖了,懂得了合纵连横借力打力的手段。他允许微软的软件、INTEL的处理器与苹果联姻,乔布斯左右逢源,一边坚持苹果特立独行的个性,一边向已成气候的计算机生态圈伸出貌似善意的手,既向对手示好,也向用户妥协。乔布斯以退为进,在妥协中,兼顾用户部分使用习惯后,Mac OS X的个性化、流畅度、奇思妙想又简易平顺的操控、艺术品般生动的界面,使Mac电脑脱颖而出。结合INTEL的处理器,微软的办公软件,Mac在平衡木上有了一个舒展从容的亮相。这一次,不再只是换彩壳的游戏了,乔布斯给了苹果一颗包容、睿智又不屑凡俗的心。
苹果电脑的下一个惊艳亮相是MacBook Air,2008年,苹果发布MacBook Air——一款号称全世界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重量不过1.36公斤。当时在地铁里看到MacBook Air的平面广告,一台MacBook Air,从一个牛皮纸信封里抽出,轻巧纤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凝重沉稳如磐石,像一个忠厚长者沉默对视,MacBook Air则宛然一只翅膀,迎风伸展,带着人的思维飞翔。MacBook Air拈在手中,简约到了澄净,精致到了自然,流畅到了灵动,不是一个工业品而像一件艺术品。苹果没有发明新的技术,只是在同样的硬件架构下,把笔记本外型做到了极致。
当然,超越了庸凡工业品的MacBook Air也需要消费者付出代价,同样配置下,MacBook Air比其他笔记本电脑至少贵50%。好在MacBook Air不像Lisa那样昂贵得离谱,而时间早已不是80年代,计算机不再是供IT贵族把玩的珍品,寻常百姓不再斤斤计较性价比,愿意为并不能带来更快速度、更大处理能力的出众的外形和心理满足买单。MacBook Air体现了典型的乔布斯风格,对细节近乎变态的完美雕琢,对出人意表的痴狂迷恋,为完美展现不计成本。
乔布斯刻意塑造苹果形象,让科技沾惹人文艺术,不管这是乔布斯艺术家气质的挥洒,还是高眉的市场营销手段,苹果确实做到了差异的定位,使得产品形象更为出色、高雅、品质卓越、与众不同。但是,这还不够,改变世界的前提是要颠覆这个世界一成不变的规则。iTunes和iPod做出了尝试,但这个尝试还只是改变,谈不上颠覆,从超越时代的意义上讲,甚至还不如一败涂地的Lisa。
乔布斯需要更大地超越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