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闲书过眼录之《岳飞传》

标签:
岳飞传说岳全传小人书文学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九、《岳飞传》;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的连环画集,共十五册,由岳飞出世直至风波亭。关于这部书要说的话长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说。情长岁短,好像光阴就是眨眼间的事,过隙无踪。
我的童年,没迪士尼动画,没日本漫画书,没ipad和互联网,有的只是连环画,只是长篇评书连播。我心目中的英雄不是奥特曼,不是成龙大哥,是《三国演义》里长坂坡七进七出,怀揣幼主,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为草芥的赵云赵子龙,是少年英雄,八大锤大破朱仙镇的岳云。所有这些,不是来自广播电台的评书连播,就是来自连环画。
连环画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启蒙读物,小时候父母从北京到陕西“支援三线建设”,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就算是北京人,也一样闭塞。小孩能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连环画了。除了学校教育,连环画带给我影响最大。我一直被教育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共产主义,从没想过穿越回清朝当王爷,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一起玩浪漫。我能幻想的只有生在南宋,指挥万马千军,直捣黄龙府,完成岳飞未竟的事业。我那时没看过,也不可能看懂钱彩《说岳全传》,不知道钱彩早就在这部书里让岳雷直捣黄龙府了,小说里已完成了我想做的事业。只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把《说岳全传》改编成连环画《岳飞传》时,把《说岳全传》岳飞死后荒诞不经的部分全部弃之不理,才给我留下了想象空间。
几年前写过一篇《小人书》,誊录一部分如下:
小人书,正式的名称应该是连环画,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该算鼎盛时期,是当时少儿读物最优秀的样式。那时的连环画和如今的漫画截然异趣,不但画风谨严,文字平实,图画往往也是对文字的阐释和描绘,不同与今日漫画,强调视觉冲击,以画面来推动故事。这样的读物倒能很好起到教育普及的功效,我最初的语言文字及历史教育就源于此。记得当时有一套《中国成语故事》的小人书,我有其中几本,至今对其中“鸡鸣狗盗”、“鸡犬升天”、“从善如流”、“望门投止”、“甚嚣尘上”、“大义灭亲”诸多故事记忆犹新。
我和小人书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我有记忆之前,父亲说我几个月的时候他们就拿小人书给我讲故事,我听得饶有兴味。他第一次知道我可以独立行走也和小人书有关,那天他在厨房做饭,回来看我原来待的地方人影全无,连忙跑到别的房间去寻找,才发现我自己扶着墙去书架边看小人书了。那时我一岁多,与书结缘就肇始于此吧。
我记得当时喜欢看的小人书大多是历史和战争题材,《李自成》、《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杨家将》、《西游记》,不过当时买小人书和现在不同,现在一买一套,厚厚几十册,当时往往只能有一套内的几册,往往互不关联,无头无尾。那时我的一大梦想就是拥有一套完整的故事,《三国演义》一套60册,不敢奢望,《说岳全传》一套15册,总该有希望吧,可惜最后也只两册而已。曾有一个同学和我说,他家有全套《说岳全传》可以借给我看,条件是我得和他一起玩,我欣然同意,在他家玩了半天,我一次次问他书在什么地方,他最后告诉我,他是骗我的,我的失望和愤怒可想而知,决定再也不理他了。可没过几天,我们又和好如初,后来回北京,老师教我如何写信,我就写了一封给他,回家管家人要邮票寄出去,被嘲弄一番后只好作罢。
现在,《岳飞传》终于放在案头了,从头到尾翻看一边,发现最亲切的还是少年时家中看过的两册:《双枪陆文龙》、《风波亭》。那些至今能仍忆起的画面重新呈现眼前,内容全不重要,寻回记忆成了唯一目的。关于这部书,我无法评价,记忆是如此不讲道理,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变化,都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