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燃灯——指月闲话之六十二

(2012-04-04 09:49:18)
标签:

燃灯者

周辅成

赵越胜

爱拉斯谟

文化

分类: 指月闲话

君子燃灯——指月闲话之六十二有人说赵越胜所著《燃灯者》是朋党间彼此吹捧之作,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依我看,赵越胜和恩师周辅成之间,只能算“群”,算不得“党”。党同伐异,党人不论贤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惺惺相惜,声气相投,亦师亦友的关系,无论如何算不得朋党。朋党以利益合,以利益分,学人以观点、志念而合,因道不同志不投而分,只要不是曲意迎合,为谋个人私利,就算偶尔有过誉之词,也是人情之常,不该过分苛责。

 

尽管赵越胜是社会科学院研读西方哲学出身,恩师周辅成是中国哲学界的泰斗,但《燃灯者》并非一部哲学著作,其中点缀的哲学著作、哲学思想,也多为了情节铺陈,凸显人物风骨。没有庞大的哲学体系,也缺乏深刻缜密的逻辑思辨,倒是情感诚挚热烈,将观者引入学人的客厅。高深的谈吐对外行人听来多有茫然,但挥洒间流露的性情却令人浸染折服。

 

中国自古有春秋笔法,旁敲侧击,微言大义。赵越胜述及老师的生平言论,也多此类文法。例如周辅成先生讲解爱拉斯谟的《愚人颂》时称,“要争取宽容的环境,就非反抗专制暴政不可,因为专制暴政是人性和宽容的死敌“,经过文革一番折磨,一代学人历经劫波,对专制之危害更有切肤之痛。爱拉斯谟借愚妇之口说:“那些道貌岸然,反对别人感官享乐的人,只是为了自己‘独占快乐’。”这类言论在《燃灯者》中被赵越胜特别提起,其意义显豁,明眼人不难会心。

 

赵越胜特别大段摘录拉伯哀西的话:“我只想弄清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乡村,这么多的城市,这么多的民族常常容忍暴君骑在自己头上。如果他们不给这个暴君权利,他原不会有任何权利。”今日仍有大量迷恋某些偶像的人,幻想有强权人物重写这个世界的公平正义,他们也会重新树立起自己的暴君。赵越胜也说自己“从未意识到从公民政治权利的角度上看,我们根本就是奴隶。更没有想过,这奴隶地位是我们每日欣然乐在其中的。”

 

周辅成先生的言论也多指于当世:“仅仅是生命(或生存)与财产,并不能构成神圣的人权。其必须以人格为根基,始能使人权成为不可侵犯的东西。须知动物也有生命,有生存,但不能因此作为权力……仅有经济关系,仅有私产亦不能成为权力,经济,必须是有人格的人为其理想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始有价值的意义,亦因而是不可侵犯的权利。”他们说,人民终于吃饱了饭,不再饿死人,GDP获得了大幅度增长,跻身世界第二,于是,我们就有了人权,周辅成先生的论述正是对他们的回答。尽管《燃灯者》在国内仍难逃阉割的命运,大幅遭遇删减,但残留下来的字句,仍带着思想的力量呼啸而来。

 

“人民!人民!天下不知有多少罪恶,是假借你的名字而行。”这句翻版罗兰夫人名句的感喟,是周辅成在经历由希望到失望,被无辜者的鲜血所震惊后的无奈。赵越胜对这个时代尚有热血期待,而周辅成在阅尽几十年间的则不免愤懑中隐含疲惫。尽管未曾沉沦,仍“守死善道”,推崇“真儒”,舍生取义。“勘破红尘后仍素怀持守”,“终不忘循善取义”,但这样的持守也终于难掩道之不行,礼崩乐坏的凄婉悲凉。

 

学西方哲学,最终落脚,还是回到东方的精神情怀。这块国土,有人无奈离去,如赵越胜,有人一心远走,如各类入外国籍的名流高官,也还有人持守桑梓,无奈悲愤中,希望自身的那一点灯光,能为暗夜亮起一丝希望。黑暗将逝,黎明必会来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