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读书清单之《城门开》
标签:
北岛城门开北京散文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时间不会倒流,枯木遭逢另一个春天,记忆里的一切只属于个人。重建一座城市的历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部分的还原也不是一人之力所胜任。北岛叙述的甚至不是自己和这个城市的关系,北京连作为背景也在书中模糊不清。我能看到的只是北岛瘦弱的身影,在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中,沿着后海的湖岸(那个地方我也曾无数次走过,但北岛那时早已离开故乡),快步穿过银锭桥,沿着烟袋斜街,走到父亲工作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全国委员会”。(这个机构名不经意间构成巨大的反讽)
三不老胡同三号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北岛和平房中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从阳台望去,四合院青灰色瓦顶层层叠叠,有如排浪,涌向北京城低低的天际线”。尽管我和北岛有二十余年的时差,但在那段停滞的时光里,我幼年的北京和北岛记忆中的北京依旧可以重合,而不像现在,每隔一年就要重新修订地图,记忆成了一件可疑的事。尽管如此,我和北岛看到的依旧不同,不是场景的差异,而是视角的分歧。对我而言,那些连绵的瓦顶下才是我的家,而北岛看到的低低天际线是幼年的我难以触及的,霸道的高楼和巍峨的殿阁挡住了我的地平线。北岛的母亲自然灾害期间请全家吃一顿二十六元的鱼,尽管奢侈得让他们心疼,但对于一般人而言,即便想奢侈也是不可能的。我父亲那时候从未吃饱过窝头,六十年代,他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十五元。在北岛一家吃鱼时。我父亲因为一个华侨同学的帮忙,买了一斤白糖,寄给下放老家的我爷爷,这件事让他欣喜若狂,以致多年后仍念念难忘。在我印象中,那些住在有着卫兵站岗深深大院里的人,和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合。
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不过是广告语,是北岛曾经有过的一种奢想,但纸做的城堡终是空中楼阁,是时间模糊的倒影。何况北岛在偷懒,整本书中,不断重复过去的故事,用一种玩味、陶醉的口气,漫不经心地叙说。也许北岛觉得散文是比诗歌更为随性的形式,却忽略了,散文和诗歌只是形式差异,当你随意地处置文字、结构和故事时,失落的城市也崩塌成废墟。北岛没有重建城市,反倒失去了文字的吸引力,让好奇的人们充满失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