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读书清单之三
标签:
张中行吉田兼好北岛吴鲁芹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九、《负暄三话》;张中行著;中华书局。
张中行的三部“负暄”系列至此终结,和前两部相比,最后一部未免饶舌,前两部中的有些旧话,此时又重提。
老人家的絮语大半如此。绵长、萦回、纷乱,往事纠结,欲理还休。想要一切尽在不言中,却又忍不住一遍遍述说。言罢,恍惚间宛如昨日,仔细辨认,又渐渐模糊,隐入历史的深处。
吴先生这部大作原没有董桥、李欧梵诸人嘉勉的那么好。在英美文学浸淫日久,吴鲁芹以朝圣的心理描述心中的偶像,感情色彩浓到影响到行文。下笔不但絮琐,太多无谓的描写,分析也显简略,未见深刻独到的观点。只能当访谈录看看,普及一下现代英美文学史。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此书在大陆出版后,书中提及的J·怀特的书信集和雷蒙顿·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坊间都出现了新译本。
十一、《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木心的贵族意识渗透骨髓,贵族原本无妨,但造作了就未免笨拙。木心文字的拙,是刻意为之的拙。清高自许,当然无可厚非。端着架子,在自己的小境界里自娱自乐,到底让外人看着憋闷。
木心该生在民国前,有遗老的气度,加上一点风流态,用清峭古涩的文言,写两篇小令,才相得益彰。
十二、《寻找家园》;高尔泰著;花城出版社。
同样身居异国,高尔泰与木心的境界情调迥然不同。尽管被删除了整整一卷的内容才得以在国内出版,高尔泰文字背后的血泪仍动人心魄。高尔泰的文章并不仅仅为了赚取眼泪,他是在反思整个中国的命运,是怎样一个历程,塑造了几十年间的噩梦与残忍。
高尔泰的写作是有意识的反抗,无论在五八年还是在流亡国外的岁月,高尔泰都以绘画作为逃命谋生的手段,却始终不放弃用写作寻求反抗,寻求自由的意义。当人成为工具,成为意识形态的机器,人生活的意义还存在吗?高尔泰的回答是:我写作,我存在。
十三、《午夜之门》;北岛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抛开不知所云,糟糕透顶的序言,《午夜之门》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好书。尽管北岛有点略带得意地炫耀,一个个描述自己遇见的那些文坛巨匠,呼风唤雨的人物,追寻黑幕中划过的耀眼流星。
北岛的文字是节制的,偶尔渗透的抒情,锋利敏感如针,刺醒我们混沌的神经,显示出一个诗人对中文的驾驭力。当我们在汉语的泥潭里浮沉,被拖泥带水的中文蒙住双眼,远在异国的诗人却用最简洁、诗意的现代汉语,叙说异乡天空下的琐事,隐隐渗出古中国的味道。身在中国的人,反倒忘记了中文的书面语言该如何写了。
十四、《蓝房子》;北岛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北岛这些文章是为广播电台写的,篇幅、语言上受到一定限制,题材上和《午夜之门》如出一辙。写诗久了,散文对北岛是一种调剂,缓解其和语言之间的紧张关系。北岛说:“写散文的诗人是不大容易疯”的,海子如果早听到这句话 就好了。不过,即便听到了,他也很难像北岛一样和这个世界妥协。
见过北岛的人说此人很冷峻,不苟言笑,但他的散文里却暗含着高超的幽默,和早期的诗歌截然不同。也许是身在中国,让人失去了幽默的力量,非要置身事外,才能对世事苍茫投以释然又略带苦涩的笑。
十五、《徒然草》;吉田兼好著;文东译;中国长安出版社。
十六、《老猫学出版》;陈颖青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一个出版人的述说,作为工具书,也许有些观点已缺乏实效性,但陈颖青自然精炼的文风还是颇堪一读。有些关于出版的基本理论,仍有参考思索的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