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读书清单(下)

标签:
读书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该读一读这本书,四书校释中最经典的一部。缺点是理学气重,朱熹为自己的学说寻找理论支持,不惜曲解本意,读者要明辨后再吸纳。
十五、《坛经校释》;六祖慧能著;郭朋校释;中华书局。
《坛经》为禅宗所秉,但长期以来,版本错综,词句脱讹,莫衷一是。郭朋的校释详尽精辟,逻辑谨严,极富个性。但也难脱一些时代色彩,如把佛学和阶级论扯在一起。
《坛经》中关于六祖的生平,迹近传奇,只可当故事听。禅宗之所以在中国影响深远,运用一些浅显但未必严谨的故事来俘获信众,也未始不是一个原因。
十六、《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北京出版社。
不故作玄妙,不哗众取宠,似简而实繁,似浅而实深。
十七、《沉思录》;马克·奥勒留著;中央编译出版社;何怀宏译。
有书评《忧郁的沉思》,不再赘述。
十八、《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杜小真译。
这本书的翻译也不好恭维。不知道译者是中文不过关,还是不懂逻辑学或存在主义哲学。加缪的推论极其缜密,译者像驾着一架牛车,怎么也赶不上一部法拉利的奔驰速度。
十九、《全球通史》,上下两册;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译。
黄仁宇所谓“大历史”,在我看来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一脉相承。只不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视角更为宏阔,黄仁宇则致力于细节的梳理。
可能有人质疑,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分明是一个时间跨度巨大,细节描写简约的历史著作,为何仍会称其注重细节。?在我看来,尽管黄仁宇写的是整个中国历史,其视角却颇为单一。他把所有的历史现象代入了同一个理论体系,却或多或少忽略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谓“大历史”也只好看作某一类历史现象的阐释。但黄仁宇摆脱了中国史学以史实、人物、道德评判为标准的历史观,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和思考方法,这才是“大历史”的精髓。
相对而言,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视角更为多样,其论辩也更为兼顾并包。尽管免不了西方中心的历史观,但也要承认,全球史,尤其是1500年以后的全球史,是以西方为主导的。作为中国人,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去世,这本书也被炒作为最后一版。其实,是不是最后一版并不重要,历史的观点总要不断修正,但历史的研究方法一脉相承。别让历史成了任人涂抹的小姑娘。
附录,实用类书籍:
《电子商务》;加里P·施耐德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赢的答案》;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著;中信出版社。
《CEO的五大诱惑》;帕特里克·兰西奥尼著;中信出版社。
《重启思维》;汤姆·彼得斯著;中信出版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