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月闲话之八

(2007-08-26 16:32:55)
标签:

文学/原创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分类: 指月闲话
http://images.amazon.cn/7/73011094821002101-fm.jpg 

最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确有真知灼见,熟稔的历史事实,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产生了别样意味。

 

中国人喜欢论史,谈朝代更迭,谈英雄霸业,加上修订史书的传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史料。然而从孔子开始的“述而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史家的着眼点,,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倾向于汇编各种原始资料而不是让史学家本人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而史书的组织结构则是建立在根据天命的作用所解释的诸朝代的盛衰兴亡这一基础上”,以道德标准,而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并不仅仅表现在中国的史学著作中,而且渗透入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球通史》没把过多的笔墨停留在政治人物、战争、帝国的兴亡上,而是根据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宗教的流变、政治结构的变迁,从中找到影响历史进程的内在因素,并以全球的观点看待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影响,以及最终造成各地区差异的深层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其中任何一章甚至一段,都可以展衍出一本厚重深刻的巨著,迫于篇幅,作者仅仅在宏观上对人类历史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但已经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维结构。

 

美中不足的是,本书的翻译实在平庸,随便抓一个例子,第十四章《革命的西方文明》中谈到土耳其历史学家舍勒比,有一句话是这样翻译的:“他的预言证明是有预言性的”。正常人大概不会这样说话,如果说预言具有前瞻性的是否更通顺呢?

 

在另外一章,谈到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的到来令印第安人非常吃惊。实际上,达·迦马从未到过美洲,尽管哥伦布在1492年已经发现了美洲大陆,达·迦马是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第一批欧洲航海者。按说斯塔夫里阿诺斯不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因而我怀疑是翻译者把印度翻成了印第安,希望英文比较好的人能和原著做一下对比参详。

 

由这本书能让人看到东西方史学的差异,客观说,这部完成于几十年前的书,有些观点从今天看有商榷的余地,也无法完全摆脱西方中心的史学观点,但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科学的思路,治史的方法讲至今仍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风靡日久也不足为怪了。目前这册巨著刚看了不到一半,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话题和大家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