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盛典语言艺术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盛典的语言艺术
盛大林
犬子盛典,今年十岁,小学三年级。
周末有闲,我就逗他:“盛典,有没有女同学喜欢你呀?”
盛典咧咧嘴,不好意思地说:“当然有啦。”
“吹牛的吧。你又不帅,学习成绩也不好,怎么会有女同学喜欢你呢?”
“真有。不骗你。”
“她叫什么名字?”
“叫李……不过,我不喜欢她。”
“你怎么知道她喜欢你?”
“别人问她的时候她说的。而且,她还当着很多同学的面跟我说了。”
“她是怎么说的?”
“她说‘我就喜欢盛典’!”
“那她跟你说的时候,你是怎么回答她的?”
“我说:‘这件事儿,还是等长大之后再说吧。’”
“啊?……”
“这件事儿,还是等长大之后再说吧。”闻听此言,我和盛典他妈会心地笑了。这孩子,这句话说得真婉转、真得体——既“拒绝”了人家,又顾全了人家的面子。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件事儿,也体现出了盛典的语言艺术。
那一天,我给他带回了一件玩具。他喜欢得不行。我知道,他跟妈妈最亲,因为从小就是妈妈带他;我工作忙,很少顾他。有时候,我正忙的时候他想让我陪他玩,我常常态度很恶劣地把他轰走……所以,那天我故意问他:“盛典,爸爸好不好?”
盛典埋着头,不说话。
我逼问他。他还是不语。
他爷爷笑着说:“盛典想说‘不好’,但又不敢。”因为,我刚刚给他买了一个他非常喜欢的玩具。他说我不好,玩具会不会被收回去?
盛典还是沉默。我又追问了一次:“盛典,爷爷说得对不对呀?”
过了一会儿,盛典终于说话了:“你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
这个回答显然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既准确,又客观。比如,我轰他走的时候,不好;我给他买玩具的时候,就好。
他没有笼统地作判断,而是有分别地评价。这说明,他已经具备了梳理的能力。
在我给他买玩具也就是对他好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乖巧地说一些甜言蜜语,就像很多乖孩子一样。但他不愿意。这说明,他已经很有“原则性”——“糖衣炮弹”也是无效的。
的确,“儿子是自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