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大林
盛大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520
  • 关注人气:25,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恢复票证”只能是“火上浇油”

(2008-01-16 18:34:36)
标签:

恢复票证

财经

 “恢复票证”只能是“火上浇油”
盛大林

去年以来,以粮、油、肉等食品为主导的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其总体支出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生存压力加大。在广东省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广东应建立粮食储备、食用油储备、猪肉储备,并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票证供应制度。他认为,这既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同时也可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据1月16日《新快报》)

我不怀疑朱代表关注民生并为低收入群体着想的好意,但他的“恢复粮油票证”建议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首先,“计划”会给“市场”火上浇油。目前粮、油、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根本原因就是供不应求。为了扩大供给,政府几次动用储备,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如果大幅增加储备并恢复票证制度,政府必须大量收购粮、油、肉,而这些商品本来就是市场紧缺的,政府再一大量收购,市场上岂不更是奇货可居?市场上的价格岂不更要飞涨?

而且,“收购”本身也是一大难题。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统购统销”,政府可以很便宜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生猪和粮油,这是实行“平价”销售的基础。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市场上的价格很高,农民或经营者肯定不愿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把粮油和猪肉卖给政府。政府如果也以市场价收购,销售价还能低得下来吗?

也许有人要说,政府要补贴呀——政府补贴一部分,售价不就可以下来吗?可是,政府能补贴多少?如果补贴很少,根本无济于事;如果补贴得多,政府拿得出来吗?政府如果真愿意拿出很多钱,把它直接补贴给低收入家庭不是更直接、更有效率吗?

另外,票证制度也无法在某一地区实行。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严格控制人口的流动,票证可以当地发放、当地消费。而现在大不相同了。人口流动的规模大、频率高,这就给以户籍为基础的地区性政策带来了挑战。假如广东省恢复票证制度,那就面临一个问题:票证是只给当地人发,还是按实际居住者发?广东的外来人口上千万,有些地方(比如东莞)的外来人口甚至超过当地人口。外来打工者一般都是低收入者,正是政府应该关心的对象,而且他们同样在为当地的经济作贡献,没有理由把他们排除在外。再者,省外的广东人怎么享受这项福利?要解决上述问题,各省都必须恢复票证制度,而且中央政府还必须恢复发放“全国流通粮票”之类的票证——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完全恢复计划经济那一整套体制吗?

朱代表称,恢复票证制度是“遵循市场规则,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调控”。其实,他是想把计划手段植入市场体系,遵循的还是计划思维。可是,市场与计划是很难融合的。强行加入市场手段,势必破坏市场机制。市场的问题,还是应该通过市场来解决——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