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中石化中石油预算人大监督 |
分类: 杂文时评 |
盛大林
由于预计今年炼油板块继续亏损以及数十万吨的成品油亏损进口,中石化和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向政府汇报政策性亏损的实际情况。“今后的一两周是中央是否决定给予补贴的关键时期,”中央财政在前年和去年两次出台补贴政策,中国石化分别得到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据12月13日中国证券网》
近日,关于中石化等中央直属企业的新闻不断。12月8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预计今年153家央企的利润将接近1万亿元。紧接着,11日,财政部会同国资委正式发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央企按不同行业分为三类企业,应交利润比例最低5%,最高为10%。舆论认为:央企“赚得太多了,交得太少了”,因为暴利的央企基本上都带有垄断的性质,而且上交的利润只是全部利润中的“九牛一毛”。然而,就在人们忿忿不平的时候,被称为“最赚钱公司”的石油巨头们竟然又向国家伸手了!互联网上,一片哗然。
网友们的愤怒当然是有道理的。去年,中石油集团的利润高达1700多亿元,中石化也超过了500亿。按照李荣融的说法,今年的利润还在大幅增长。赚了那么多的钱,怎么还向国家伸手?诚然,亏损的是下属的子公司即几家炼油企业以及进口业务,但集团内部以赢补亏、调剂一下,不就结了?石油巨头们虽然要向国家上交10%的红利,但剩下的90%仍然是个天文数字,那么多的结余怎么就不能补一补炼油企业或者用于补贴进口成品油呢?再者,今年中石化等出口的成品油远远多于进口,在成品油进出口业务中应该是“顺差”,“亏损”从何谈起?另外,几家炼油企业的亏损,完全是“政策性亏损”吗?有没有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薪酬过高等因素?
石油巨头之所以敢伸手,当然也有它们的理由。比如,集团公司虽然总体上赢利,但几家炼油企业都是上市公司,财务是独立核算的,交归交,要归要,理应“两条线”;而且,炼油企业亏损主要是因为价格倒挂而国家又实行价格管制——如果允许自由定价,我们就不会亏损了。同时,国家又要求我们保障供应,所以只好亏本进口成品油。既然让我们承担了稳定物价等政府管理职能,那么政府理应为行使这些职能而付出的代价埋单。应该说,这些理由,尤其是最后一条理由,也是符合逻辑的。
左也有理,右也有理。那么,国家到底该不该再次派发“红包”呢?中石化说的肯定不算,网友们说的当然也不算。而前两年已经发生的事实是:最后都是政府说了算——前年100亿,去年50亿,国务院一纸批文,两个天字号的大“红包”就派发给中石化了。可是,这就合理合法吗?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掌故:中国一位市长到德国访问,友好城市的市长自费请他吃饭,中国的市长颇为不解,“公务招待,何不公款?”得到的回答是,这一顿饭当初没有被列入预算,所以不能报销。
是的,公共财政的每一笔钱都来自纳税人,因此每一笔的支出都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而预算监督就是公众监督财政的一种重要手段。预算之内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没有列入预算的,原则上一分钱也不能花。如果确有必要,政府也应当提交人大批准。我们不敢奢望每一顿饭的财政支出都必须列入预算,但绝不能让动辄数十亿元的庞大支出游离于监督之外。因此,是否继续补贴中石化等企业,最终应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决定。程序正义高于实质正义。尤其是当实质正义纠缠不清的时候,程序的正当性就显然尤为重要。
后一篇:惩治“期权腐败”必需“离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