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行通存通兑,银行相互埋单更妥当

(2007-11-20 18:53:02)
标签:

跨行通存通兑

手续费

分类: 杂文时评
 跨行通存通兑,银行相互埋单更妥当!
盛大林

银行业小额支付系统的跨行通存通竞业务开通了。手续费标准为1%,但各行的封顶数额不一,高则200元,少则50元。但消息刚一公布,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网上调查显示,有七成的网友认为跨行通存通兑不应该收手续费,有九成的网友认为手续费过高。(据11月20日《东方今报》)

每个人都有自利的倾向,都希望享受免费的服务。在跨行通存通兑收费问题上,如果有人问我“想不想”交这样的手续费,我的回答肯定是“不想”;但如果有人再问银行“该不该”收费,我的回答却是“可以”或“应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是的。自我归自我,道理归道理。我说“不想”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说“可以”或“应该”则是从各方利益考虑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人提供了服务,那就有理由收费。在市场经济社会,这是基本的法则,天经地义。去年8月,当“跨行查询费”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国人应该树立‘有偿服务’的理念”。吴副行长此语可能不能为收取跨行查询费提供足够的合理性,但这句话本身却是没有问题的。

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跨行的存兑其实是一家银行替另一家银行的客户提供服务。比如你拿A银行的存折到B银行去存款或取款,这笔业务的收益当然归A银行了,而服务却是由B银行提供的。如果B银行不收费,那岂不成“冤大头”了?

也许有人要问:深发展北京分行不就免费了吗?是的。但这应该是一种营销策略,就像一些商场搞的促销活动一样。有两点需要厘清:一,跨行通存通兑的手续费“可以收”不等于“必须收”,各家银行都有收与不收的决定权;二,“堤内损失堤外补”,深发展不收跨行存兑手续费,算“小账”肯定吃了亏,但算“大账”却可能是划算的。商家绝不会做亏本的专卖,这一点确定无疑。

也许有人要说,有人拿A银行的存折到B银行存兑,也有人拿B银行的存单到A银行存兑;A银行要替B银行的客户服务,B银行也要替A银行的客户服务,各家都免费不就得了吗?但问题是各家银行间的机会是严重不对称的。在参与通存通兑的十几家银行中,资产规模和网点密度有着天壤之别,几家中小银行的网点数量只有几家大银行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如果跨行存兑免费,那么大银行肯定要吃大亏。而且,营业网点密集正是大银行最大的市场优势,它们绝不愿意让这一优势化为乌有。

当然,也有一个方法可以化解这种不对称问题并为储户提供免费的跨行存兑服务,那就是银行相互埋单,即各家银行之间互相替客户购买服务,并定期根据跨行服务的笔数及金额进行后台结算。由于大银行的网点多,其结果肯定是小银行向大银行支付服务费。总体来说,也提高了银行业的服务成本。

至于跨行存兑手续费的标准高低,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也认为1%的标准未免偏高。但也应该承认,这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我们是必须尊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目前的银行业仍然是政府垄断的,几家国有控股或国有银行处于绝对的支配状态,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也就是说,现在各种银行服务的价格还不是充分竞争的结果,这就不能不让人们对几家大银行的市场定价权提出质疑。不过,也不能因为银行业仍然处于垄断状态就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既然已经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那么就应该把市场定价权赋予各家银行。不然,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总而言之,银行收取跨行存兑手续费是“可以”的,但考虑到市场的反映,银行间相互埋单似乎更妥当一些。但不管怎么说,跨行存兑业务的开通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