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校长下跪感化教育师道尊严 |
分类: 杂文时评 |
校长跪求学生无损于“师道尊严”
盛大林
“求你们了,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在全校的早操上,面对千余名师生,校长双手合拢跪在了某班同学的面前,并这样哀求学生。此外,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中学的这位周校长还曾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报道说,有个班的一些同学非常顽皮且屡教不改,但校长跪求后,情况大为改观。周校长说,他那样做是为了“感化学生”、是“责任感使然”;但有些老师认为,周校长的做法“有失身份和尊严”。(据9月24日《海南经济报》)
前不久的教师节,“疯狂英语”创造人李阳让包头市某中学千余名学生下跪一事曾令舆论一片哗然。而海口的周校长却反其道而行之,竟以校长之尊给千余名自己的学生下跪。很显然,“校长给千余名学生下跪”比“千余名学生给老师下跪”更加惊世骇俗。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作为男子汉,是不能轻易下跪的。不过,在中国的祭祀文化中,“天地君亲师”又都是必拜的对象。“师”与“天地君亲”并列在一起,可见他的分量。自古以来,只有学生跪老师,岂有老师跪学生的道理?因此,周校长的举动确实颠覆了“师道尊严”。不过,如果因此就认为周校长“有失身份和尊严”,未免有些简单化。
一般情况下,给不该跪的人下跪确实是一种屈辱。但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下跪成为屈辱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情非所愿。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因为身不由己或者暴力所迫而下跪,当然是屈辱;二,动机卑劣。为了荣华富贵,或者为了其他自私自利的目的,而在权势者面前奴颜卑膝,当然是耻辱。相反,如果完全是自愿,而且是出于崇高的目的,那么无论对象是谁,下跪都与“屈辱”无关。
很显然,周校长下跪是在特定情景下采取的一种极端的行为。他之所以那样做,一是出于无奈,二是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他无非是想让孩子们循规蹈矩,他的心境肯定是“恨铁不成钢”。他应该知道给学生下跪是具有颠覆性的,但他或许正是想通过这种颠覆性获得震撼力和感召力。在周校长的心里,孩子的成长可能比老师的身份更重要……心底是无私的,内心是坦荡的,当然无损于“师道尊严”。
从报道来看,下跪可能是周校长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孩子不听话了,他跪;学生表现好了,他也跪。他可能觉得,如果不跪下,就无以表达自己的拳拳之心或感激之情。他的这种放弃身份尊严的方式,其实是值得尊敬的。
前几天,深圳也发生过一起教育方式方面的极端事件:一位老师为了教育顽劣的孩子,竟然拿起教鞭在自己的胳膊上狠抽一鞭,并问那个孩子:“是老师没教好,你还想让老师受到惩罚吗?”。看到老师的胳膊上被抽出了血印,那个孩子含着眼泪表示再也不调皮了……这与校长跪求学生,可以说异曲同工。
当然,这种感化教育只是极端的教育方式,只能是特例。这种方式不宜提倡也不可能推广,因为它不仅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而且也没有几个老师愿意这样做。同时,这种方式其实也是教育手段贫乏的表现,因为如果还有其他办法,周校长也不至于下跪。虽然下跪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我总在想:假如遇上了玩世不恭、冥顽不化的孩子,对校长的下跪无动于衷甚至嘲而笑之,周校长又该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