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穷人教育学教育公平 |
分类: 杂文时评 |
盛大林
成都市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备、学生容量最大的公办高中——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日前举行了落成及开学典礼。该校区耗费了2.28亿元的财政投入,堪称豪华。它的启用,标志着成都市“名校扩建工程”正式拉开帷幕,该市另外两所著名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七中和石室中学的扩建,也已然涛声隐隐。 除成都外,北京、武汉等地的名校扩建也如雨后春笋,武汉市更是提出要将进入“优质高中”的学生比例扩大到70%以上。很多人把名校扩建视为“教育惠民工程”。(据9月25日新华网)
一所中学(校区),竟然投资2亿多元。孩子们能在这样“豪华”的学校里读书,多好啊!但一放在整个教育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盘”中再一考虑,我的头脑中却冒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一,成都市的义务教育完成得怎么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入学难的现象,尤以农民工子女为甚。为了让孩子上小学或初中,很多农民工甚至包括一些城镇居民都不得不交纳高昂的借读费、择校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学和初中的数量太少,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说到底,还是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那么,成都市是否存在这种状况?如果法定的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好,却把巨额教育经费投入到非义务教育上,那岂不是不务正业吗?
二,成都的公共福利事业搞得怎么样?公共财政应该优先投向公共服务,比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而在这些公共领域的保障上还要保持均衡。目前,除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口也非常之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扶贫救助等各个方面都在嗷嗷待哺。公共福利的第一要义是普惠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么,成都的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事业是否已经不存在缺口?如果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挂账多多或者空账运行,却在非义务教育方面一掷千金求“豪华”,这是什么道理呢?
三,成都的“豪华”学校真的“惠民”吗?所谓“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肯定是极少数;像树德中学光华校区这样的“豪华”学校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学校当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它注定是富人及其子女的“俱乐部”。虽然随着“重点”学校的增多,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也会增多,但穷人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即使是“优质高中”的比例“扩大到70%”,穷人的孩子依然只能是望洋兴叹。所谓“惠民”,实际上只能是“惠官”、“惠富”。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了“穷人教育学”的概念。他强调:“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可是,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吗?成都的孩子能“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吗?成都市的教育部门“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了吗?没有。没有。答案全部是“没有”。实际上,它的大门只向富人开放,它的出现加剧了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而教育部门关注更多的也是富裕的家庭和孩子——可以说:“2亿元的豪华中学”完全是“富人教育学”的产物。
前一篇:校长跪求学生无损于“师道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