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大林
盛大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520
  • 关注人气:25,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明政府”就应该“没有围墙”

(2007-09-14 00:06:53)
标签:

时事评论

崇阳县

周亨华

透明政府

没有围墙

和谐社会

 “透明政府”就应该“没有围墙”
盛大林

为防止上访群众堵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委曾一度在办公楼的每一层走廊口设了一道大铁门,还在大院外建了一道围墙,群众找县领导得先闯“四道门”。县委书记周亨华把那道围墙称为“隔心墙”,还说“干部像坐牢,百姓像探监。”2005年6月,周亨华带头用铁锤拆了“保护门”。2006年8月,政府大院800米长的围墙也被推掉。随后,政府敞开大门接访,让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据9月13日《长江商报》)

看了报道,笔者不由得联想起了美国总统的办公楼——白宫。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白宫每周二到周六早晨八时起到正午免费向公众开放。从1801年起,白宫门口摆着的“WELCOME(欢迎)”脚垫就一直没有收起来。美国人一直相信:总统的大门不应该关上,至少白天有段时候应该如此。

是的,“总统的大门不应该关上”。因为总统是公民选出来的,总统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从“主权在民”的角度讲,总统没有权力将民众拒之门外。从“产权”的角度讲,包括总统府在内的任何公共建筑都是用纳税人的钱建造的,公众当然有权利自由出入,除非个别特殊的地方,比如军事重地。从监督的角度讲,作为“主人”的公众有必要最大程度地接近包括总统在内的公务员,以便知道“公仆”是如何工作的,是否尽职尽责……总统府尚且如此,其他政府机关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在我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政府的办公场所一直被称作“衙门”,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高墙耸立、戒备森严。而今,封建时代虽然早已宣告结束了,但政府的“高墙”却一直没有被拆除。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大门不仅“闲人免进”,就连急事在身甚至含冤负屈的群众也难得其门而入——崇阳县委大院原来的那一道大铁门,就是用来防止上访者突然闯入的。

我们的党政官员被称为“人民公仆”,而“主人”来了,却是“铁将军把门”,这成什么样子?我们常常听说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倾听群众呼声”,可高高的围墙却把群众堵在门外,这是什么道理?

我国正在建设“透明政府”和“和谐社会”。今年4年,期待已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终于颁布,这是透明政府建设中的一个里程碑。不过,政府的透明并不仅仅指政务信息的公开,也应该包括政府机关的公开——围墙高耸的政府,肯定谈不上透明。而社会要和谐,不仅需要公众之间的和睦,更加需要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融洽。一个和谐的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应该是水乳交融的。“干部像坐牢,群众像探监”——绝不是和谐的表现。

一个处处设防的政府,绝不是值得信赖的政府;一个回避矛盾的政府,也不是负责任的政府。现代政府的机关,不仅不应该用围墙把群众挡在门外,而且应该对来访的群众持“WELCOME”的态度。

当然,政府及干部若要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仅仅拆除机关周围“有形”的围墙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拆除心灵深处“无形”的围墙——“衙门”要拆,“衙门作风”更要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