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击捂盘惜售”注定无果而终

(2007-08-22 00:44:44)
标签:

时事评论

捂盘惜售

开发商

汤臣一品

土地供应

供求关系

分类: 杂文时评
 “打击捂盘惜售”注定无果而终
盛大林

上海楼市近来出现“死灰复燃”迹象,部分开发商由“捂盘惜售”转而“抬价”。监测数据显示:自上海江湾城地块前不久翻倍拍出之后,该地块旁在售楼盘——合生江湾国际公寓,随即就把售价从14000元/平方米提高到17000元/平方米。之前售价与合生江湾国际公寓相同的申润江涛苑,也跟进了合生江湾国际公寓相同的提价幅度;就连保持了4年多价格没有太大波动的海上海新城,也把16500元/平方米的报价提高到19000元/平方米……上周推出的16个住宅楼盘中,有11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其中位于闸北的盛源家豪城比一个月前涨了2500元/平方米。(据8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禁不住一声冷笑。之所以冷笑,是因为我早就预料到了“打击捂盘惜售”无果而终的结局,而我也是第一个公开质疑这一政策的人。

“打击捂盘惜售”之说早已风靡全国,但这一“口号”最先就是由上海提出的。今年6月5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宣布,将于近期对沪上房地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而此次行动的重点就是检查和处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捂盘惜售”行为。消息见报的第二天,我就在媒体上发表了题为《整治“捂盘惜售”是舍本逐末》的文章。两个多月过去了,检查出了什么结果?有哪一家开发商、哪一个楼盘因为“捂盘惜售”被处罚?没有。不仅上海没有,全国都没有,而且将来也不太可能有。

所谓“打击捂盘惜售”,首先是于法无据的。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商家必须把商品尽快卖出去,而且多长时间没卖出去算是“惜售”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一个月?一年?还是十年?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储存一段时间是很正常的现象;商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控制销售的节奏,虽然有些“奸”,但这也是商人的本性——商业道德问题,行政权力是无权干涉的。

即使政府有权“打击捂盘惜售”,商家规避打击也容易得很。比如,它们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找各种借口拖拖拉拉,资金紧张啦、某种建材供应不上啦、天气不好影响工期啦、农民工回家收麦子啦……即使房子盖好了,也可以故意留一个小尾巴,加上各种各样的销售手续,拖延的余地也很大。

更何况,开发商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大幅提价,就像上海的部分开发商现在做的这样。商品房价格是由市场调节的,开发商有权为自己的产品定价。价格抬高之后,如果卖出去了,开发商的目的也达到了——因为“捂盘惜售”只能是个手段,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目的;如果卖不出去,开发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不卖,而是没人买”——“汤臣一品”开盘一年多只卖出了几套房子,可能就是“捂盘惜售”的典型。

也许有人要说:价格定得太高,涉嫌暴利,政府也可以查处啊!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无知。市场价格不是取决于成本,供求关系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颗钻石的售价动辄几十万,而它原本只是一块石头,它之所以能卖那么高的价格,不是因为成本高,而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每平方米高达十多万元的“汤臣一品”一直没有被查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我反对“打击捂盘惜售”,绝不是认为房价猛涨不止是合理的,而是认为这不是个办法。开发商“捂盘惜售”,确实加剧了房价的过快增长,但面对这样的局面,正确的选择不是妄言“打击”,而是应该首先探求它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商家都是希望自己的产品卖得更快更多,因为卖得越快越多就意味着赚得越多。那么,房地产开产商为什么不愿意赶紧卖?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什么不“惜售”?原因其实很简单:汽车的生产供应是充足的,甚至供大于求;而房子的生产供应是紧缺的,严重供不应求。汽车厂家可以随意买到钢材等生产原料,而房地产开发商却“一地难求”。既然房子的产量很有限,开发商当然要珍惜有限的产品,挖空心思卖个好价钱。如果商品房像汽车那样供求于求,“捂盘惜售”就根本不可能出现。

“捂盘惜售”是“打击”不了的,最好的办法是“釜底抽薪”,那就是扩大商品房的供应,而扩大商品房供应的前提是扩大商品住宅用地的有效供应。扩大了土地供应,不一定马上能解决商品房市场的所有问题;但不扩大土地供应,其他所有的调控措施都是无效的,甚至适得其反。换句话说,扩大土地供应是一个必要条件、先决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