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资助贫困生杨洪圣道德贫困 |
分类: 杂文时评 |
杨副局长的女儿是“道德贫困生”
盛大林
湖北省襄樊市贫困大学生被终止资助事件再起波澜:一名为杨敏的受助女大学生的父亲竟是樊城区城管局副局长,母亲也是环卫所合同工。樊城区城管局党总支书记梁洪勇说:“杨洪圣虽然是副局长,但每月实际工资只有1200多元,还有每月1000元左右的津贴一直没有发,其爱人在城管局下面的环卫所工作,工资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生活并不宽裕。”(据8月26日《长江商报》)
杨副局长每月工资1200元,但实际收入只这么多吗?城管局是公认的“罚款局”,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多,职工的“灰色收入”当然不会少。那1000元左右的津贴虽然一直没有发,但总是会发的——政府欠干部的账,从没有一笔勾销的。更何况,罚款等权力还可以很容易地转变为寻租的机会。
即使杨副局长的每月收入只有1200元,其妻子的工资为900元(报道中另有提及),那么其家庭月收入也超过2000元。在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级市,这样的家庭即使不算“宽裕”,也不能算是“贫困”吧。
经济并不贫困,杨副局长的女儿咋就成了“贫困生”呢?主要的手段是欺骗。在申请表格中,杨敏母亲月收入一栏填的是200元,家庭月总收入填的是600元,杨母所在单位还在推荐栏里填了“夫妻下岗无住房……生活较困难!”之所以作假,是“为了确保一次通过”!
如今,高昂的学费在大学的门口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很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因为没有学费而望洋兴叹,也有不少大学生因为家庭供养不起而被迫退学。有的准大学生不得不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有的家长甚至因为无力供孩子上大学而走上绝路……正是这种情况下,一些富有同情心的企业家及慈善人士才行动起来,或慷慨解囊,或多方奔走。有限的善款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能帮助一个是一个。然而,身为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竟然弄虚作假骗取善款——如此“燕口夺泥”,如何下得了手?
看来,杨副局长一家确实很“贫困”,杨敏也确实是“贫困生”。不过,他们不是“经济贫困”,而是“道德贫困”!
如此说来,问题就不仅仅是骗取资助的问题了。更让人忧心的是:像杨洪圣这样“道德贫困”的干部,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08-26/061612450710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