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作弊要写“2万字的报告”的“玄机”

(2007-06-15 00:08:25)
标签:

高考

作弊

宣威县

组织化

制度化

分类: 杂文时评
 

发现作弊要写“2万字的报告”的“玄机”
盛大林

 

全县参加高考的学生有1万多人,其中40%以上的人作弊,而且监管老师几乎不管——这是刚刚发生在云南省宣威县的事儿。据记者调查,早在高考一个月前,很多学校及其老师就开始着手为作弊进行多方准备。一些学生反映,老师不管他们作弊,不管替考,是因为学校希望学生为自己的学校争光。同时,发现一个学生作弊,监考老师就要写2万字的报告,所以老师也怕麻烦,干脆直接不管。(据6月14日《云南信息报》)

 

高考作弊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近几年,每到这个时候都会爆出这方面的新闻,学校组织的集体作弊也曾经发生过。不过,作弊考生达到40%以上,则可能是一个“新记录”。而“发现一个学生作弊,监考老师要写2万字的报告”,尤其让人“耳目一新”。

 

新闻报道中有一种体裁叫“特稿”,也就是长篇调查性报道。它所调查或报道的对象都是比较重大或复杂的新闻事件。一般来说,三四千字也就够了,上万字的极其少见。而监考老师发现考生作弊,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什么时间、哪个考场、如何作弊、谁可作证……几百字就足以说清楚了。虽然“兹事体大”,但重要性也不一定必须通过篇幅才能体现。我相信,绝大多数作弊事件根本不需要2万字来记述——即使“掺水”,也很难写那么长。

 

那么宣威县为什么要求监考老师非写“2万字的报告”不可呢?我不是决策者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确切地知道他们的动机。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规定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监考老师对作弊的行为视而不见。事实上,也确实产生了这样的后果。联想到该县对高考作弊的默许态度,不能不让人推断:“2万字报告”的规定就是“诱导”监考的老师睁只眼闭只眼,不然,就要接受“写2万字报告”的“处罚”。

 

高考是以省为单位的。对一省之内的某个地方来说,高考作弊的结果确实是“多赢”。正如一位监考老师所说,“考生成绩上去了,学校升学率提高了,教育部门可显示自己所谓的政绩,学校可获得更多教育资源,老师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金。”报道说,宣威县各中学的高招升学率都在80%以上——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啊!

 

当然,宣威的“多赢”是以侵害云南省其他地方考生的利益为代价的。但作弊的地方哪管这些。它们的目的就是想动别人的“奶酪”。如果说学校和老师的积极参与表明高考作弊呈现出组织化的特征,那么“2万字报告”则是高考作弊在一些地方出现制度化的苗头——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l/p/2007-06-14/07331322566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