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永靖县新农村建设遮羞墙文化墙专制文化 |
分类: 杂文时评 |
遮羞“文化墙”展现的是“欺瞒文化”?
盛大林
甘肃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两公里多长鲜亮整洁的高墙。2米多高的墙后,却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 当地政府称,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做法,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据4月17日新华社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新农村就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确实是其中的要求之一。但“村容整洁”是为了“遮羞”的吗?不是的。中央要求“村容整洁”,是为了改善农村的人文环境、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村容整洁”应该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活富裕”的体现,而不是“驴屎蛋子表面光”,更不是“给长城贴磁砖”。
可永靖县是怎么“建设新农村”的呢?有一个村子,两公里长的水渠坏了,不仅庄稼种不成,连吃水都需要到9公里以外的地方拉,但政府不修水渠,却花钱修建“遮羞墙”。墙后的农民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还要出工、出钱。有的商店开不成了,甚至出村都要绕路了……表面看上去似乎是“新农村”,实际上依然是“旧生活”。
当地政府把这堵“遮羞墙”称之为“文化墙”,很多人不以为然,我倒觉得它确实是一种文化的展现。什么“文化”呢?我不知道官员们所说的“文化”指的是什么,但我看到的是一种官场上的“欺瞒文化”。“欺”就是“欺下”——把弄虚作假说成是建设新农村为“欺骗”,要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农民出工出钱为“欺负”;“瞒”主要是“瞒上”——让上级领导觉得自己有“政绩”,也让路过此地的外人觉得这里很“富裕”。
之所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这种现象相当流行、屡见不鲜,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比如,山西省运城市那曾轰动一时的假渗灌工程、安徽多家职能部门在“有毒奶粉”事件中欺骗国务院调查组、黑龙江省在一起拖欠工程款问题上多次欺骗温家宝总理,等等。之所以称之为“文化”,更是因为欺瞒的思想渗入到了很多干部的骨髓,处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比如,但凡领导下来视察,很多地方都要做“精心”的准备:挑选领导参观的路线和地点并布置好各种道具,物色跟领导“聊天”的人选并拟好他们要说的话……“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就是“欺瞒文化”的集中体现。
“欺瞒文化”为什么如此盛行?主要是因为欺瞒行为比较有效,几乎是屡试不爽。有些领导检查工作就喜欢前呼后拥、任人摆布,让去哪里就去哪里,让看什么就看什么。他们看到一蔟花就以为处处万紫千红,看到一家人吃肉就认为家家生活富裕;他们即使走到了一家门槛前,也不愿意多跨一步,因为当地没有安排。也许他们也能猜出进去后可能看到什么,但还是不看为好,因为他们也担心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从而影响他们心中早已预设好的也是当地政府所追求的“形势一片大好”的结论。至于事实究竟如何,老百姓会怎么看,他们都不关心,也用不着关心。说到底,这是一种专制文化,因为欺瞒者只需要对上负责。
不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不能把1万里的长城全部贴上磁砖,那么人们总可以看到长城的真面目。永靖县的“遮羞墙”不仅没有遮住羞,反而暴露出了更加丑陋的一面。要彻底消除“欺瞒文化”,根本的办法只能是发展民主——因为在民主环境下,“欺瞒文化”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7/200812801706.shtml
盛大林
甘肃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两公里多长鲜亮整洁的高墙。2米多高的墙后,却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 当地政府称,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做法,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据4月17日新华社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新农村就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确实是其中的要求之一。但“村容整洁”是为了“遮羞”的吗?不是的。中央要求“村容整洁”,是为了改善农村的人文环境、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村容整洁”应该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活富裕”的体现,而不是“驴屎蛋子表面光”,更不是“给长城贴磁砖”。
可永靖县是怎么“建设新农村”的呢?有一个村子,两公里长的水渠坏了,不仅庄稼种不成,连吃水都需要到9公里以外的地方拉,但政府不修水渠,却花钱修建“遮羞墙”。墙后的农民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还要出工、出钱。有的商店开不成了,甚至出村都要绕路了……表面看上去似乎是“新农村”,实际上依然是“旧生活”。
当地政府把这堵“遮羞墙”称之为“文化墙”,很多人不以为然,我倒觉得它确实是一种文化的展现。什么“文化”呢?我不知道官员们所说的“文化”指的是什么,但我看到的是一种官场上的“欺瞒文化”。“欺”就是“欺下”——把弄虚作假说成是建设新农村为“欺骗”,要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农民出工出钱为“欺负”;“瞒”主要是“瞒上”——让上级领导觉得自己有“政绩”,也让路过此地的外人觉得这里很“富裕”。
之所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这种现象相当流行、屡见不鲜,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比如,山西省运城市那曾轰动一时的假渗灌工程、安徽多家职能部门在“有毒奶粉”事件中欺骗国务院调查组、黑龙江省在一起拖欠工程款问题上多次欺骗温家宝总理,等等。之所以称之为“文化”,更是因为欺瞒的思想渗入到了很多干部的骨髓,处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比如,但凡领导下来视察,很多地方都要做“精心”的准备:挑选领导参观的路线和地点并布置好各种道具,物色跟领导“聊天”的人选并拟好他们要说的话……“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就是“欺瞒文化”的集中体现。
“欺瞒文化”为什么如此盛行?主要是因为欺瞒行为比较有效,几乎是屡试不爽。有些领导检查工作就喜欢前呼后拥、任人摆布,让去哪里就去哪里,让看什么就看什么。他们看到一蔟花就以为处处万紫千红,看到一家人吃肉就认为家家生活富裕;他们即使走到了一家门槛前,也不愿意多跨一步,因为当地没有安排。也许他们也能猜出进去后可能看到什么,但还是不看为好,因为他们也担心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从而影响他们心中早已预设好的也是当地政府所追求的“形势一片大好”的结论。至于事实究竟如何,老百姓会怎么看,他们都不关心,也用不着关心。说到底,这是一种专制文化,因为欺瞒者只需要对上负责。
不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果不能把1万里的长城全部贴上磁砖,那么人们总可以看到长城的真面目。永靖县的“遮羞墙”不仅没有遮住羞,反而暴露出了更加丑陋的一面。要彻底消除“欺瞒文化”,根本的办法只能是发展民主——因为在民主环境下,“欺瞒文化”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04-17/200812801706.shtml
前一篇:修复处女膜理应由家长陪同
后一篇:干部子女没有完全的“择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