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政部有权派送50亿元的大红包吗?

(2006-12-28 00:15:55)
分类: 杂文时评
财政部有权派送50亿元的大红包吗?
盛大林

中国石化公告称,该公司近日获得中央财政的一次性补偿人民币50亿,此项资金计入公司2006年利润总额。这是继去年12月获得中央财政一次性补偿人民币100亿元之后,中国石化收到的又一个大红包。而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今年6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时曾指出,财政部从中石油上缴的所得税中退库100亿元,这种暗抵收入的做法违反了“收支两条线”原则,缩小了中央财政收支规模。财政部应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安排这部分资金。(据12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

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审计长刚做过报告,财政部又违规了。所谓“审计风暴”已经变成了“耳旁风”。这种事似乎也见多不怪了,不说也罢。值得探究的是,财政部为什么非要违反“收支两条线”原则而不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安排这部分资金呢?因为如果进入“支出”这条线,像50亿元这样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不可能不进入预算,一进入预算就要经过人大的审查。而在“收入”这条线上直接退库,就省去了很多麻烦。可是,谁给了财政部“退库”的权力?数十上百亿元的财政资金就这样不经过任何程序直接花掉,合法吗?

在欧美民主国家,财政预算既硬且细,细到每一顿饭,甚至每一道菜。由于预算中没有安排,德国的一位市长自费请来访的中国市长吃饭,曾让中国的市长惊诧不已。而芬兰央行的一位行长只因在一次招待客人中多点了一碟鹅肝酱被曝出就被迫辞职。相反,中国的财政预算既软又粗,不仅在执行中可以随意更改,而且大部分财政支出游离于预算之外。如果说那些预算外的支出好歹还记在了支出的账上,那么财政部这两次合计150亿元的花费在财政支出的账本上连见都见不到,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有人分析说,“补偿也是出于资本市场的考虑,是为了让中石化的投资者避免更大的损失。”可是,全民的损失,谁来考虑呢?

众所周知,中石化等国有石油企业的“油水”是最多的。即使是在职工收入鹤立鸡群的情况下,今年前9个月,中石化主营业务利润也达到了939.67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年数据尚未公布),80%以上的新增利润集中在石油、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五大行业。中石化亏损的只是炼油业务,但这点亏损跟主营业务的赢利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内部调剂一下,就可以消化了。然而,中石化竟然还要向政府伸手,政府竟然也慷慨得惊人。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中石化董事会发言人说,除纳税和给投资者分红外(职工福利的增加被忽略了),其余全部用于企业发展的投入。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油企确实在迅速扩张,扩张的结果是民营油企哀鸿遍野,国有油企的垄断地位更加巩固。2005年,中石化在控制了国内近30000座加油站的基础上,再收购加油站1200座,其国内零售市场占有率也借此上升至约55%。数量曾占全国8万多家加油站60%的民营加油站(即5万家左右),2005年只剩下2万家,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5%。

虽然中国的财政收入近年来连年大幅增长,但家大业大,缺钱的地方很多。比如社会保障的资金缺口巨大,仅养老金的空账就高达8000亿元;另外,中国目前的教育投入占GDP之比不到3%,远远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4%的标准。这都急需财政的支持。然而,就在众多公共领域嗷嗷待哺的情况下,我们的财政却接连向经济效益最好的垄断企业发红包。而这些垄断国企却利用政府给予的垄断地位、拿着财政补贴的钱跑到市场上与民争利,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

这样的红包,如果进入预算并拿到人大会上,肯定很难通过;即使通过了,人大代表们也没法向公众交待。财政部想必深知这一点,所以干脆自作主张,连程序也不走了。可是,这么大的权力,是谁给的呢?


链接:http://news.sohu.com/20061227/n247284568.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60408/11192485151.shtml
http://news.163.com/06/0703/04/2L32EDN5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