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欢迎”的方式“对付”舆论监督

(2006-11-27 17:20:06)
分类: 杂文时评
以“欢迎”的方式“对付”舆论监督
盛大林

对中央、省外媒体以及其他新闻媒体涉及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报道采访,被采访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接待,全程陪同采访,并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徽省枞阳县近日“提出”了这样一份关于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认为,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配合接受记者采访,是各级组织向媒体和群众阐述自己观点,消除矛盾误会的机会,也是一种责任,“回避拒绝采访或提供虚假信息,使媒体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真相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是一种失职和渎职行为,危害极大”。(据11月27日《新安晚报》)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说得多好啊!仅从文字表面上看,枞阳县非常“欢迎”舆论监督,这当然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亲自接待”、“全程陪同”,多高的礼遇呀!按照一般的理解,这是将“欢迎”的态度落实到“行动”之中。但细细地品味这些“意见”,却有一种“玄机”暗藏的感觉。

一位传播学专家对记者说:“要求被采访单位主要负责人‘全程陪同采访’,从给记者提供采访方便的角度来看是好事,但这会不会影响到记者独立采访的自由?主要负责人在旁边一站,那其他当事人还敢说真话吗?”的确如此。但“玄机”并不只有这些。对被采访单位来说,“亲自接待”、“全程陪同”还有其他“好处”:一,可以拉拢记者。人都是有感情的,谁都有人性中的弱点。在当地最高领导的陪同下,在觥筹交错甚至灯红洒绿之中,如果彼此交上了朋友,“舆论监督”就可能演变成“新闻宣传”。二,及时掌握动向。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记者采访过谁,涉及了哪些内容……全面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及时地采访补救或应对措施,这可能正是“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意义所在——如果仅仅是为了“配合”,有什么必要“及时上报”呢?

也许有人要说,如此对付记者未免太费劲了。但别无选择。要知道,下来监督的都是上级新闻媒体,基层政府对这些媒体没有任何控制力,完全是被动的。它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配合,要么回避或拒绝。而回避或拒绝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拒绝采访就等于放弃了一次解释的机会,可能也会丧失补救的时机。报道说,“10月份,曾有中央媒体记者到当地暗访,在采访部分政府官员时遭到冷遇,导致当地有关部门工作十分被动。”据称这正是“意见”出台的直接原因。

但枞阳县显然并不满足于“消极”地配合,而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即在“被动”中寻求“主动”。那个“意见”实际上就是一个“策略”,它提醒下属单位要积极地与记者展开博弈,并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协作,从而将舆论监督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技术上讲,这种以“欢迎”的方式“对付”舆论监督的方法是相当“智慧”的。这说明,经过长期的“锻炼”,一些基层党政机关在应对舆论监督等方面已经从当初的“惊慌失措”逐渐转变为如今的“镇定自若”,并开始尝试有组织地进行“危机公关”。

任何人都喜欢无拘无束。任何权力都天然地排斥监督。如果有人说“欢迎监督”,那多半是“虚情假意”。对此,不仅不能轻信,还应该提高警惕。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6-11-27/005010601652s.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