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今天是记者节。这里是博客。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就与博友们聊聊记者与博客的关系吧。
在博客世界中,记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我们东方今报社,几乎所有的编辑记者都有自己的博客。我感觉,记者的开博率在所有行业中可能是最高的。
记者博客为什么这么热?这与职业有很大的关系。
一,记者有丰富的信息。媒体是信息的中枢,记者是信息的来源。经常走街串巷,交游三教九流,朋友发现新闻会告诉记者,读者报料也会及时传递到记者那里。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记者的信息资源得天独厚。
二,记者有码字的习惯。记者就是耍笔杆子的。“记录”是记者的基本职业特征。如果哪一天没有“动笔”,记者就会心里发慌,因为一天不写,就意味着一天没有工作成绩。要知道,在新闻行业,记件工资是普遍实行的。因此,记者一般都有码字的习惯。
三,记者有写博的便利。电脑是记者的生产工具,互联网是记者的情人。除了外出采访,记者回到单位就会坐在电脑旁边。博客虚位以待,电脑就在手边,举手之间,一篇博文就出来了。
四,记者有自媒的需要。记者有两种身份,一是职业身份,一是公民身份。作为记者,他有一种其他职业都没有的传播渠道,即他们采写的报道可以通过供职的媒体刊发;但作为公民,他们也有“常人”的想法需要与人共享,也有“私人”的信息需要记录传播。此外,记者采写的报道也不是都能刊发。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比例的稿件会被枪毙。这对记者来说,是最郁闷的一件事儿。幸好有了博客这种被称为“自媒体”的东东。“公媒”上发表不了,那就在“自媒”上见见光——总比彻底的胎死腹中强。
五,记者有倾诉的欲望。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很多人就是冲着这顶帽子挤入新闻行业的。入了行,他们才发现记者远没有以前想像的那么风光。收入不高、工作辛苦、生活没有规律、新闻理想落空,甚至受到采访对象的威胁、殴打……这种心理落差,非常需要倾诉——博客正好提供了一个“一吐为快”的平台。
未必全面,欢迎补充。
在博客世界中,记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我们东方今报社,几乎所有的编辑记者都有自己的博客。我感觉,记者的开博率在所有行业中可能是最高的。
记者博客为什么这么热?这与职业有很大的关系。
一,记者有丰富的信息。媒体是信息的中枢,记者是信息的来源。经常走街串巷,交游三教九流,朋友发现新闻会告诉记者,读者报料也会及时传递到记者那里。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记者的信息资源得天独厚。
二,记者有码字的习惯。记者就是耍笔杆子的。“记录”是记者的基本职业特征。如果哪一天没有“动笔”,记者就会心里发慌,因为一天不写,就意味着一天没有工作成绩。要知道,在新闻行业,记件工资是普遍实行的。因此,记者一般都有码字的习惯。
三,记者有写博的便利。电脑是记者的生产工具,互联网是记者的情人。除了外出采访,记者回到单位就会坐在电脑旁边。博客虚位以待,电脑就在手边,举手之间,一篇博文就出来了。
四,记者有自媒的需要。记者有两种身份,一是职业身份,一是公民身份。作为记者,他有一种其他职业都没有的传播渠道,即他们采写的报道可以通过供职的媒体刊发;但作为公民,他们也有“常人”的想法需要与人共享,也有“私人”的信息需要记录传播。此外,记者采写的报道也不是都能刊发。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比例的稿件会被枪毙。这对记者来说,是最郁闷的一件事儿。幸好有了博客这种被称为“自媒体”的东东。“公媒”上发表不了,那就在“自媒”上见见光——总比彻底的胎死腹中强。
五,记者有倾诉的欲望。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很多人就是冲着这顶帽子挤入新闻行业的。入了行,他们才发现记者远没有以前想像的那么风光。收入不高、工作辛苦、生活没有规律、新闻理想落空,甚至受到采访对象的威胁、殴打……这种心理落差,非常需要倾诉——博客正好提供了一个“一吐为快”的平台。
未必全面,欢迎补充。
前一篇: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纠偏”了
后一篇:“护短遮丑”比“执法犯罪”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