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纠偏”了

(2006-11-07 18:43:06)
分类: 杂文时评
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调整方向
盛大林

全国房价依然高位运行,建设部官员解释调控政策具有滞后性,专家则开始质疑房地产调控导向。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说:“今年一系列宏调政策出台都没有认真对待房地产行业的巨大真实性需求。”“按照目前的调控政策,房价上涨难以改变。”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博士后张金华认为:“调控政策必须围绕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供给方面政府要增加土地供应量;需求方面征税重心应从交易环节转向保有环节。”(据11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

二位专家的观点确实击中了房价不断攀升的要害,也找出了政府越调控房价越上涨的病根。

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大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宅的供应;二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收缩土地供应量;三是开征多种房屋交易环节的税费,增加房屋交易的成本。

“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必须占70%”是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政府认为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供应结构不合理,而不是供应总量不足。很多人曾经认为,房地产市场过热主要是因为泡沫太多,投资性或投机性的需求较多。开征房产交易个人所有税及营业税等,也正是针对这种需求的。然而,这些政策完全没有起到调控的效果。事实证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性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既然如此,政府的调控就应该“对症下药”。而针对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高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供应。而政府的调控政策却反其道而行之。

政府减少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主要是从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着眼的。其主要用意是逼迫开发商尽快开发囤积的土地,盘活土地存量。这样的意图当然没有错,但市场对此作出的反应并不一定就像政府所希望的那样。总体上说,存量土地可能确实不少,但具体到每个开发商身上却是另外一回事。对于那些没有囤积土地的开发商来说,政府不供地就意味着他们无地可开发。在日前的一次论坛上,潘石屹就坦言,他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没有地,最大的任务就是找地。而对于那些囤地的开发商来说,现有的土地则更加奇货可居。政府减少土地供应的本意是盘活存量,但市场的解读则可能是:土地供应减少了,商品房开发量肯定也会少,从而导致房价继续上涨。近两次调控政策出台后引发了两波房价的明显上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性需求旺盛本来就是符合逻辑的。一方面,大多数人的收入和购买力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的规模在急剧膨胀,住房的需求自然也快速增长。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如果没有相应的市场供应,其结果必然是形成卖方市场,价格也必然会攀升。而增加商品房市场供应的前提是加大土地供应量。

因此,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调整方向了。


链接:http://news.sohu.com/20061107/n24623304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