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新课标解读(一)

(2022-05-26 15:04:36)
标签:

零度线

智慧大脑俱乐部

零度线教育

家长研究2022版新课标的意义:

1、从战略高度来了解今后十来年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考核重点;

2、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在重点、难点部分提前规划与布局;

3、在小升初或中考阶段能更好评估孩子能力,制订务实的升学目标。


近期,教育部发布《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今年9月开始实施。


旧版的课标发布还是十年前。2001年以来,我国大约每十年修订一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的基础工程,课标一经发布自然不会朝令夕改。


因此,2022版新课标,即使孩子还在幼儿园,甚至尚在襁褓之中都适用。可以说,新课标与我们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息息相关。


教育双减之前,校外培训盛行。培训机构的主要培训目标就是给学生拔高、补强、提分,所以也会研究课标,但主要从应试角度。


学校对课标的研究更深入具体。


学校(不包括部分国际学校)是一到九年级各个阶段的课标主要实施者。老师研究课标来确定教学大纲,进行备课、讲课。平时和期末的考试,也都是围绕课标展开。各阶段需要认识多少字,英语要掌握多少单词、短语,考核知识点等,都需要很清晰。


一些优质学校(俗称重点学校、名校),对课标的研究方面经验更丰富,课纲的教学执行也更到位,学生在各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做得很好,如此,在统考中就能取得不俗战绩。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研究新课标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把教育比作打仗,那么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9年16科的学习与考试,就是一场妥妥的持久战。


在这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知道需要攻克哪些堡垒,以一个更全局的视野来观看这个战役,我们能清楚知道自己孩子的根本问题在哪,我们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发力。


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次新课标带来的变化。变化是巨大的,但早规划就能很好适应。


                           ** 语文**

新课标发布之前,语文是众多学科中间的一科,课时差距不大。


新课标发布以后,语文课时加大,所占比例高达20%-22%,列诸多学科之首,占据了绝对C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b5Fib0rsjkTdQnmUxIicT3y7AJjBWXFkPZN9TcMtSUrAR0yZBUwXAE1zwnpbAGVM2Tuql83Fm2RUBs8zDGQSo4g/640?wx_fmt=jpeg


语文作为一个人的理解力与交流能力、个人修养的体现,可以说是立身之根本,加大重视程度不过份。


那么如何来就理解语文学习呢?


新课标规定了语文教学的4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


其中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包括:文化自信、语文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国家第一次把“文化自信”这四个字,写进了课标。

 

语文教学的四个板块,“识字与写字”好理解,相当于扫盲;而“阅读与鉴赏”,重在开阔视野,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

 

我仔细看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一、二年级规定至少5万字的课外阅读;三、四年级至少要40万字的课外阅读;到五、六年级要达到10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所有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绝对是不行了。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孩子在语文书上学的基本内容远远不够,只读一些节选文章也远远不够,必须增加整本书的阅读,要求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语文对孩子的阅读量越来越高,也体现在考试的试卷里。


从初中开始,语文试卷里增加大量的阅读理解,这叫主观题,考验孩子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考试的阅读量就可能达好几千字。如果孩子阅读速度慢,理解力也差,文字表达能力又不流畅,会比较麻烦。已经有不少同学反映,连试卷都没时间做完。


不是不会,是阅读效率低,表达能力差,没足够时间来完成试卷。如何改变这个局面?


我提倡通过“倒推识字阅读法”来早识字早阅读,上学前就把突破自主阅读作为目标,籍此早日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并有能力进行快速阅读,上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今后,掌握快速阅读也是让学习变得高效的一项法宝!


语文教学的另外两个版块: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这部分是对语文更高层次上的应用。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沟通能力,书面语言即写作能力,都需要大量阅读来开阔知识面,需要积累更多的高级词汇,需要有好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


我们体系里提倡孩子从开始识字就是词组、短语阅读,接触大量高级词汇开始都是有道理的,鼓励孩子从小来展示、来表达、来表演也是有道理的。


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其实就是更注重能力,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独特观点,反映到考试中就是知识点测试减少,阅读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题增加。


再来关注另一个重点。新课标里语文核心素养课程,第一次把文化自信提了出来。


文化来自传承。我们的唐诗、宋词、论语、先秦诸子的文章,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精华的部分。我女儿读小学时,我经常会翻翻她的语文书,发现语文书里还有对中国书法的介绍,有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的单元,还有二十四节气的单元,这次冬奥会开模式我们也把二十四节气介绍给了世界。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b5Fib0rsjkTdQnmUxIicT3y7AJjBWXFkPibuaBykYMria1DaKKNB6HiaW7bwJFKGHkBAicLyicYwDkBA5ibb1PHUpxrSw/640?wx_fmt=png


零度线体系在这方面已经是先行者,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真的是和“文化自信”这个大目标不谋而合。


文化自信,体现在教科书里,包括对一些经典诗文的传承。


新课纲规定:一二年级学生,至少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三四年至少要50篇,五六年级至少要60篇,七到九年级至少要背诵优秀诗文80篇,加在一起是240篇的优秀诗文。


这诗文其中古诗占一大半,唐诗宋词,剩余部分是优秀古文和现代散文。比较欣喜的是,我们零度线体系里很多孩子早已经提前规划起来了。


诵读古诗自然不在话下,那是我们零度线小会员最基本的功课。古文也有很多学龄前孩子已经在学。师说、马说、爱莲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很多孩子都能读能背。


而这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把识字突破了,这种诵读就会记得更持久,也更能促进理解,学习的形与质都有了,早期的诵读才更有深远意义。


所以说,广泛阅读与经典诵读,是今后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双减与新课标,可以理解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客观讲,即使不双减,新课标出台后原来的这种培训提分模式至少不会很有效了,因为单一知识点的考核减少,主观题占分比重提高,需要运用的是孩子真正的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能力。而这需要阅读与鉴赏来打底。


新课标对语文方面的变革,意味着大语文时代的正式来临。


学好语文,积累要多,表达要美,综合素养是“内功”。“内功”深厚的话,就可以把以前的流行的校外培训忽略,完全可以无招胜有招。


语文课时的大量增加,预示着未来语文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会更紧密,传统文化知识也将糅合在学科中加以重点考查。


我提倡孩子早期应该全科开发加以考察孩子在各方面的多元智能,而其中早识字早阅读是所有技能中最必要的基础能力。



自小养成酷爱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自小热爱中华文化,多做诵读,是从战略上充分准备,养分充足了,上学后练写作也不再空洞无物。这语文学习中能胜出的法宝。


如果做到这样,双减于我们就不是利空,反而而是利好了。

(未完待续:新课标英语部分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