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西风吹面寒,黄叶村里尽君欢。
一泓秋水微波起,两排栈道幽谷延。
孑遗水杉入云霄,三纪顽石列阵前。
最怜海棠红不足,斜阳若影待来年。

10月4日与朋友相约游西山植物园樱桃沟,当日刚好是重阳节,气温骤降,但并没影响心情。朋友们玩得很尽兴,回来后作诗记之。知道诗的功能或记事、或写景、或抒情。别人读了虽未亲历,若在眼前,很想去体验一番,便达到了效果。于是做个尝试。

北京植物园其实叫中国国家植物园,所在地以前叫黄叶村,清八旗的正白旗一支在这一带居住,曹雪芹家族败落后归旗返京,晚年也定居在这里,残羹冷炙,著书黄叶村,在这里完成旷世巨作《红楼梦》。用‘黄叶村’来替代植物园,一是给诗增加一点色彩感,黄叶泛指秋天的颜色,黄叶村自然含蓄些;二来‘黄叶村’隐约与曹雪芹甚至《红楼梦》有了联系,增加了一些文化遐想。朋友在这样一个场景里聚会,无疑是开心的。

入园后,开始地势平旷,稍往里走能见到一池。在阳光下,秋水微起鳞波,望去让人心旷神怡。继续往里走,不多时便进山谷,谷悠长深邃,曰“樱桃沟”,然而并无樱桃种植。有”樱桃小嘴“
的俗语,莫非此谷也是因其狭小而得名?不得而知。

樱桃沟春、夏、秋三季有水,山泉自谷中往山下蜿蜒流淌。谷的两旁是高耸入云的水杉。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物种,远在中生代白垩纪就已出现,冰期以后几乎灭绝。直到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家才重新在湖北四川地区的山里发现,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樱桃沟的水杉林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群,殊为难得。

沿谷而上修有栈道,穿梭于水杉林间,直达山谷深处,泉水源头。漫步栈桥上,低头看水,流水潺潺;抬头看树,树木葱郁;流连踯躅皆很可观。水源头有亭,刻王摩诘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樱桃沟不仅因水杉出名,它的石头也是一绝,据地质人员考证属于冰川遗址。水沟源头处,有一巨石当道,宛自天降,石头形状酷似元宝,故名“元宝石”。黄叶村内老人传,曹雪芹晚年常来水源头元宝石下盘桓,一坐就是半天。《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想必就构思于此。而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的女娲补天遗石,估计也是来自此石的灵感吧?

植物园里有个海棠园,品种极多,春季赏花是最好的。不过金秋时节也不必遗憾,正是红果烂漫的时候,一株与一株比着红,比着艳,好像是把天边的火烧云搬了下来。

我们流连忘返,不觉间就日头偏西,阳光穿过树荫,把我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于是相约来年再聚。用上面的诗记录这次秋游,还略未尽兴,又赋小诗一首,曰:
西山脚下避西风,黄叶村里寻黄叶。
登高不忆故乡菊,兴来且看眼前花。

陈刚记于重阳节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