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双重标准之歾(m)
(2022-03-22 17:16:45)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杂谈 |
作者:郑小兵
《诗经·邶风·日月》与弃妇根本没有丝毫关系。这首诗以日月为比,比喻商纣王占理时得理不让人,理亏时狡辩抵赖的作风。这种作风带坏了整个社会风气,造成商人整体品德出现问题,最终成为天下的罪人。
原文: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寧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寜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词义: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说文》)。
月:“阙也。大阴之精。”(《说文》)。
居:“蹲也。”(《说文》)。
诸:“辩也。”(《说文》)。
照:“明也。”(《说文》)。
临:“监临也。”(《说文》)。
下:“底也。”(《说文》)。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乃:“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说文》),此处指扭曲、拧巴的意思。
如:“从随也。”(《说文》)。
之:“出也。”(《说文》)。
逝:“往也。”(《说文》)。
不:读fu,“鸟飞上翔不下来也。”(《说文》)。
古:“故也。”(《说文》)。
处:“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胡:“牛颈垂也。”(《说文》),此处以肥厚的牛颈垂肉比喻脸皮厚。
定:“安也。”(《说文》)。
寜:“原词也。”(《说文》)。
顾:“还视也。”(《说文》)。
是:“直也。”(《说文》)。
冒:“冡(mén)而前也。”“冡,覆也。”(《说文》)。
相:“省视也。”(《说文》)。
好:“美也。”(《说文》)。
报:“当罪人也。”(《说文》)。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
自:“鼻也。”(《说文》)。
东:“动也。”(《说文》)。
方:“倂船也。”(《说文》)。
德:“升也。”“升,十龠也。”“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侖。侖,理也。”(《说文》)
音:“声也。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说文》)。
無:“亡也。”(《说文》)。
良:“善也。”(《说文》)。
俾:“益也。”(《说文》)。
也:“女阴也。”“女,妇人也。”“妇,服也。”“服,用也。”“阴,闇也。”“闇,闭门也。”(《说文》)。
可:“肎也。”“肎,骨间肉肎肎箸也。”(《说文》)。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说文》)。
母:“牧也。”(《说文》)。
畜:“田畜也。”(《说文》)。
卒:“隷人给事者衣为卒。”(《说文》)。
述:“循也。”“循,行顺也。”(《说文》)。
译文:
对了得理不饶,错了狡辩抵赖,永远正确地监临社会。
人们心灵跟随扭曲,脱离故有轨道无法停步。
脸皮厚得心安理得,根本不自我检视。
对了得理不饶,错了狡辩抵赖,社会曲直颠倒。
人们心灵跟随扭曲,背离美好视丑为美。
脸皮厚得心安理得,根本不反省自我的罪过。
对了得理不饶,错了狡辩抵赖,滋长成为行为惯性。
人们心灵跟随扭曲,道德伦理丧失。
脸皮厚得心安理得,他人迁就避让均视为理所当然。
对了得理不饶,错了狡辩抵赖,行为惯性恶性循环。
家庭伦理丧失,养儿不能教育良善。
脸皮厚得心安理得,天罚之报岂不顺理成章。
《日月》以太阳月亮轮替的道理,阐述人非圣贤,有功也必有过。有过应当坦然承认,虚心改正。如若明知过错而狡辩就像夜晚也如白昼一样,这世界岂不颠倒了黑白?商纣王天资聪颖口才绝佳,然而却借以拒谏,造成社会道德丧失,是周人认定的商纣王第三项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