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普及就不能算真正的民心工程
(2008-10-28 18:06: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08发发发 |
一直被视为老人生命护身符的平安钟,其推广使用遭遇困境。《信息时报》昨日报道说,目前越秀区使用平安钟的老人家庭只有2100户,其中400余户为自费使用者。越秀区的老年人约有十几万人,2100户的确是太少了。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对一些孤寡老人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讲,平安钟是个好东西,不仅遇到急病或者其他急事可以通过平安钟求救,一些日常杂务也可以通过平安钟请人代劳。无疑,在整个社会渐入老龄化,“空巢老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平安钟能够切实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本来,老年人有需求,又有机构提供如此贴心的服务,平安钟理应大受欢迎才是。但事实上,推广却不尽人意。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市场经济的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种商品或服务既有供给,又存在大量的潜在需求,销售却不旺盛,那么只有一种因素会造成这种状况,这就是价格。价格超过消费者的预期,消费者会放弃对这种商品的使用。显然,平安钟800元的安装费以及每年120元的服务费,不是每个老人都能支付或愿意支付的。毕竟,平安钟不是衣食住行一类的必需品,对于大多数收入并不高的老年人来讲,尽管很需要,也只能忍痛放弃。
难道就让老年人“望平安兴叹”吗?我想人们老年生活的保障,并不应该完全依靠老年人自己、家庭或者市场。赡养老人这件事情,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也就是说,政府、社会,也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老年人的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平安,是老年人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平安钟的问题,也不应该完全由老年人自己来解决。
政府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出更多的力。既然平安钟推广的最大障碍是费用问题,那么政府能不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更多的补贴,让更多老年人享用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平安钟服务呢?除了政府,还有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能不能也尽一份心,尽一点力?还有为人子女者,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不能给自己的父母装一个平安钟?
事实上,几年来在平安钟的推广过程中,越秀区政府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400户的平安钟完全由政府购买,区政府还计划今后继续加大对平安钟的推广力度,包括经济上的支持。而一些公益组织也发挥了作用,约有1200多户老人平安钟的安装,得到了公益组织的资助。这其中,我看到已经形成了一个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理想模式,不仅是安装平安钟,这也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个理想模式。现在的遗憾是,各方的努力还无法让每个老年人享受到平安钟服务。因此,还应当继续探讨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没有推广开来,平安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本文发表于2008年10月8日《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