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07严持戒律 |
很多人持八关斋戒,值得赞叹,不过却有可能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错失大利,非常可惜。
有一天,佛祖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佛祖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将说八关斋之法。你们要善思念它,要随意奉行!」
那时,诸比丘就从佛受教。
佛祖告诉他们说:「甚么名叫八关斋法呢?
第一为不杀生,
第二为不偷盗,
第三为不淫,
第四为不妄语,
第五为不饮酒,
第六为过午不食,
第七为不处于高广之床,
第八为远离作倡伎乐,以及远离香华涂身。
这就是所谓,比丘们!所谓名叫贤圣的八关斋法。」
这时,优婆离白佛说:「应怎样的修行八关斋法呢?」
佛祖告诉他说:「在俗的善男子、善女人,在于每月的八日、十四、十五日,往诣于沙门,或者是长老比丘之处,自称自己的名字,从早晨一直到了日暮之时,都如阿罗汉,持其心,不移不动。不用刀杖加害于群生,而普慈于一切众生,而说:
『我现在受持斋法,一无所犯,不起杀生之心,要学习那些真人之教。其次,不偷盗、不淫泆、不妄语、不饮酒,过午不食,不在于高广之座,不习作倡伎乐,包括不香华涂身。』
假如有智慧的话,当应作如是之说:假如为没有智慧的人的话,当教他如此之教。
又那位比丘,就应当一一的指授,不可使他有所失次,也不可使他超越。又当教使他发誓愿。」
优波离白佛说:「要怎样的发愿呢?」
佛祖告诉他说:「他发愿时,应这样说:『我现在以修这八关斋法,愿不堕入于地狱、饿鬼、畜生,也不堕入于八难之处,不处在于边境,不堕在于凶弊的地方。不和恶知识从事,事父母都专正,不习邪见,出生在中国之中,能听闻善法,能分别思惟,每一法都能成就。
持此斋法的功德,能摄取一切众生之善,将此功德,惠施于他人,使人能成就无上正真之道,持此誓愿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途退转。
又持此八关斋法,用来学习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之学习正法的人,也学习此业。
假如将来之世,弥勒佛出现在世间时,能值遇这位如来、至真、等正觉,而参与其说法的大会中,使得于那时被度!』
弥勒佛出现世间之时,会开三次大会集说法,
初次大会之时,会度九十六亿比丘之众,
第二次大会时,会度九十四亿比丘之众,
第三次大会时,会度九十二亿比丘之众,都是会成为阿罗汉,诸漏会灭尽的大众。也会值遇其国王,以及国土内的教授师,作如是之教,而不使其有所缺漏。」
这时,优波离白佛祖说:「假如那位善男子,或善女人,虽然受持八关斋,但是在于其中并不发誓愿的话,岂不是不能得大功德吗?」
佛祖告诉他说:「虽然能获得其福,但是其福乃微不足道的。
所以的缘故就是:我现在当会说明:在过去世之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宝岳,乃以王法治化百姓,并没有不正的作风,而以此法领治此阎浮提的境界的。
那时,有一位佛祖,名叫宝藏,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出现在于世间。
国王有一位王女,名叫牟尼,其颜貌很殊特,面如桃华之色,都是由于前世供养诸佛之所致的。
那时,那位佛祖也开有三次大会,所度的声闻在初会之时,有一亿六万八千之众,第二次大会之时,度一亿六万之众,第三会之时,度一亿三万之众,都是阿罗汉,诸漏都已尽。
那时,那位佛祖,对他的诸弟子,都说如是之法:『诸比丘们!你们应该念念禅坐,不可以懈怠。又应求方便,常常诵习经戒。』
那位佛祖的侍者,名叫满愿,为多闻第一,有如我今天的阿难比丘那样的多闻最胜。
这时,那位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说:『诸有比丘,诸根都闇钝,也不精进于禅定之法,又不诵习经戒。今天佛祖您,欲安置这种人时,会放在于那一类里面呢?』
宝藏佛告诉他说:『如果有比丘,诸根为闇钝,不堪任于行持禅法的话,就应当修习三种上人之法之业。那三种呢?所谓(一)坐禅、(二)诵经、(三)协助三宝的众杂事。』
像如是的,那位佛祖,乃为其诸弟子说如是的微妙之法。
那时,有一位长老比丘,也不堪任于修行禅法。这时,那位比丘便作如是之念:我现在已年衰长大,也不能修习其禅法,现在就只有求愿,而行劝助之法了。
这时,那位长老比丘,就进入野马城内,去乞求烛火、麻油,天天拿来供养宝藏如来,使佛前的光明不断。
这时,王女牟尼,遇见这位长老比丘,到里巷来乞求,就问那位比丘说:『比丘!今天为甚么而来乞求的呢?』
比丘回答说:『圣女!当知!我年已衰迈,不堪于行持禅法。因此之故,来求乞脂油,用以供养佛祖,存续佛祖的光明的。』
当时,王女闻佛的名号后,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就向那位长老比丘说:『你现在,比丘!不要再到其余之处去乞求了,我自会相供给与您所须要的麻油、灯炷等物,会统统惠施与您的。』
这时,长老比丘,就这样的受那位王女答应供施,就每日来取麻油,去供养宝藏如来,而持此功德福业,施给无上正真之道,口自演说而说:『我的年既已衰大,而且又是钝根,并没有智慧得行禅法。唯有持此功德之业,所生的地方,不堕于恶趣,使将来的世代,也能值遇圣尊,如现在的宝藏如来那样,也能遇值圣众,如现在的圣众,没有不同,说法也如同现在没有异。』
这时,宝藏如来知道那位比丘的内心所念的事,实时便微笑,由口内放出五色的光明,而告诉他说:『你现在,比丘!在将来无数的阿僧祇劫之后,当会作佛,佛号名叫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
当时,长老比丘听后,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心乃非常的坚固,心意并不退转,颜色很殊胜,和平常之时不同。
这时,那位牟尼女人看见那位比丘的颜色殊异于平常之时,就趋前去请问而说:『比丘!今天的颜色极为殊妙,和平常时不同,到底是得甚么如意的缘故呢?』
比丘回答说:『王女!当知!刚来,得蒙如来,以甘露灌顶与我。』
牟尼女人问说:『如来是以甚么甘露灌顶与您的呢?』
比丘回答说:『我被宝藏如来所授记,说我将来无数的阿僧祇劫之后,当会得作佛祖,佛号叫做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身心会牢固,意不会退转。像如是的,王女!我乃被那位如来这样的授决啊!』
王女问他说:『那位佛祖是否会授我之决吗?』
长老比丘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佛祖会授你之莂与否的。』
这时,王女听比丘之说后,就乘羽宝之车,往至于宝藏如来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那时,王女白佛说:『我现在是一介檀越施主,您所须要的脂油,都恒相由我供给的。但是今天佛祖乃授那位比丘之决,而独不见授我之莂。』
宝藏如来告诉他说:『发心求愿的话,其福就难量,更何况以财物惠施呢?』
牟尼女人说:『假若如来不授我的记莂的话,我当会自断我的命根。』。
宝藏如来回答说:『凡是身为女人之身,而想求作转轮圣王的话,终究是不能获得的;
欲求作帝释天的话,也是不可以获得的;
求作梵天王,也是不可得到的;
求作魔王,也是不可得到的;
求得如来的话,同样也是不可以得到的。』
王女说:『我确定不能得成无上道吗?』
宝藏佛回答说:『可能的!牟尼女!妳乃能成就无上的正真道的。然而王女!当知!在将来无数的阿僧祇劫时,会有佛祖出现于世间,那位佛祖就是妳的善知识,那位佛祖当会授与妳的决。』
这时,王女白那位佛祖说:『那位老比丘为清净,而奉施的施主为秽浊吗?』
宝藏佛告诉她说:『我现在所说的,乃说心意清净,发愿牢固的。』
这时,王女和佛说完后,就从座起,头面礼足,遶佛三匝之后,便退下而去。
优波离!当知!无数的阿僧祇劫之前,灯光佛曾出现在于世间,国治乃在于钵头摩大国。
佛和大比丘众十六万八干众俱在。国王、人民都来承事。
这时,其国的国王之名叫做提波延那,乃以正法治化,而领此阎浮的境界的。
这时,那位国王曾经请佛,以及比丘僧,而饭食之。
这时,灯光如来在于清旦之时,着衣持钵,引率诸比丘众进入城内。
那时,有一位梵志名叫弥勒,颜貌非常的端正,为众中独出的人,像似于梵天。
他通诸经藏,没有不贯练,对于诸书咒术,都统统明了,天文地理,也没有不了知的。
这时,那位梵志遥见灯光佛降临,为一位颜貌殊特,世间之奇异的,诸根都寂定,具有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其身。看见之后,便生起喜豫之意,善心由之而生,而说:『书籍所载的,如来之出现一事,乃甚为难遇,为有时乃会出现而已。
犹如优昙钵华之出时,才会一出而已!我现在应该去试试他。』
这时,梵志的手内乃执持五朵华,往至于佛祖之处,又作如是之念:如有三十二相的话,就名叫成佛,就要用五茎华散在于如来的身上。又求三十二相,但是只见三十相,而看不见其它的二相,即起狐疑,而想:现在观察佛祖时,为甚么看不见其广长舌相,以及阴马藏呢?
因此,实时说此偈而说:
闻有三十二
颇有阴马藏
为我现其相
这时,灯光佛就入三昧的禅定,使那位梵志看见其二相。
当时,灯光佛又出广长舌,舐至于左右的耳朵,并放大光明,其光明还从于头顶上入去。
这时,梵志看见如来具足了三十二相,看见之后,乃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并作如是之说:『唯愿佛祖,当见观察!。我现在执持五朵华,奉上给如来。又执持此身,都一并供养圣尊您!』
发此誓愿的时候,那五朵华即在于空中化成宝台,极为殊妙,有四柱,有四个门。
那时,看见此交露台之后,乃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就发此誓愿而说:『使我将来的世代,能作成为佛,当如灯光佛那样,有好多的弟子之翼从,一切都能如是。』
这时,灯光佛知道那位梵志的内心所念之事,实时便笑。
诸佛佛祖的常法是这样的:如果授决之时,佛祖会笑的话,口中便会出五色的光明,而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这时,光明就这样的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时日月不再有光明,然后光明还从于顶上入去。
假若如来授决之时,光明会从顶上入,
如果授辟支佛之决时,光明就会从口中还入于耳中,
倘若授声闻之莂的话,光明就会从肩上而入,
如果授生天之决的话,这时光明就会从臂中入去,
假如记莂为生人中的话,当时的光明就会从两胁进入,
如果为授生于饿鬼之决的话,这时光明就会从腋而入,
假如授生于畜生之决的话,光明就会从膝而入,
如果授生于地狱之决的话,这时光明就会从脚底而入的。
当时,梵志看见光明从顶上还入之时,乃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就布其头发在于地上,并作如是之语说:『假若如来不授我之决的话,就在于这里自己断坏,不成诸根。』
这时,灯光佛知道梵志的内心所念,就告诉他说:『你快起来。你将来之世,当会成作佛祖,号为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
这时,那位摩纳,听佛给与他授决之后,心怀踊跃,不能自胜。
就在于那个地方,得到遍现的三昧,踊出在于虚空,离开地面七仞之高处,叉手向于灯光如来。
你这位优波离!不可以作异观才好。那时宝藏如来出现在世时的长老比丘,岂为是别人吗?
就是那时的灯光如来是。那时的王女牟尼,就是现在的我是。
当时宝藏如来立我的名号,字我为释迦文,我现在就由于此因缘之故,说此八关斋之法。
应当要发誓愿,没有愿的话,就不成果的。
所以的缘故就是:如那位女人作如是之愿,就在于那个劫的时间,成就其所愿。
假如当时那位长老比丘不发誓愿的话,就终究不会成就佛道的。
誓愿之福,乃不可以称记的,乃能得至于甘露灭尽之处的。
像如是的,优波离!当作如是而学!」
那时,优波离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故事出处: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增壹阿含经第三十八卷
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