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限制车辆正常通行的的措施来“治霾”,正在成为当下一些城市管理决策者喜用的招。结果如何呢?相信每一位市民心里像明镜一样清楚。中科院
@大脸撑在小胸 就直指“仅用尾号进行限行是非常粗暴和懒惰的”。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常态化限行背离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问题。
一、机动车概念太笼统,私家车是政府决策中最容易受伤的软柿子。单从数量看,90%的机动车是个人拥有的非营运小轿车(私家车)。但从排放污染物总量看,另外10%要大得多。运输车、建筑施工重型车、轻卡柴油车、小型货车、送货面包车,这些车排放标准低,车况差,每日行驶里程大,才是真正的污染源。私家车排量低、车况好,多数车子每日平均行驶一二十公里。假如驾驶机动车对大气污染贡献是20%,那么90%的私家车贡献在5%以下。把私家车全部停了,污染指数也下不来——就像在一桶水了抽出几滴,还是一桶水。
二、说私家车造成“二次反应”,是狼吃小羊的托词。@张智勇律师
直接把仪器插入私家车排气管,发现汽车尾气PM2.5远低于被污染的大气,这给“限行治霾”决策者一记响亮耳光。为什么排气口比大气好?车子都有空滤,在进气口就把一些颗粒物已经过滤了,还有一些被燃烧了。很快又有砖家出来站台,说那只是直排,你们不懂“二次污染”。这让人想到了《狼和小羊》的故事,仿佛狼已吃定小羊,任凭你怎么解释都不能脱罪。“二次污染”的主要原料是硫化物、磷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现在通用的国五、国六汽油,硫、磷和过去比,少了数倍甚至数十倍。另外,排放标准为国三以上的小轿车都安装了三元催化器,能进行“二次反应”的物质差不多都被催化还原了,因此其对雾霾的贡献比砖家说的要少得多。
三、西安、北京等地“限行”实践证明,城市PM2.5指数和私家车关联度不高。2016年12月7日至9日、12日、13日,西安每日限行约50万辆汽车,7日至13日对应的PM2.5指数分别为216、244、256、226(周六不限行)、211(周日不限行)、218、299。从这组数据看,8、9两日限行但污染指数较高,10、11两日不限行污染指数反而不高,也就是说限行车辆和空气污染之间关联度不高,这和市民的直观感觉完全一致。我们笑话那些只知道救急的政策时常用“头痛医痛,脚痛医脚”,观今日之治霾则更像“头痛医脚,脚痛医别人的脚”,徒增病人痛苦,却不见疗效。
四、对策。
1.改变现行车船税征收标准,未安装三元催化器的机动车按3-10倍标准征收车船税;
2.尽快在全国强制推广国六成品油;
3.加大稽查力度,重点是大货车、工程车、轻卡、面包车,污染严重的强制报废,此前生产的虚假环保标注的柴油车限期报废;
4.所有城市鼓励使用电动自行车。
以上只是针对汽车这个环节,当然污染的重头是煤,特别是使用劣质的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