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国按】2007年4月2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一篇题为《现在的新兵,身体太虚了》的报道,称一些入伍前经过严格体检合格的新兵,因体质弱,影响到了部队作战训练。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上学时,在体育方面欠账过多造成的。
在本博主看来,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固然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我们更多的应该考虑现在的兵役制度——在劳动力配置主要依靠市场的背景下,好多城里人把当兵看成是为不努力学习的孩子找到“铁饭碗”的最佳途径,他们找关系去当兵,直接动机就是冲着复原后回地方安排工作。而想通过这个渠道找到“铁饭碗”的人很多,但征兵的名额却非常有限。如此能进入军营的城里人不少属于不学无术、慵懒散漫、意志薄弱的纨绔子弟。
另一方面,优秀农村孩子上大学、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军营对他们不再有吸引力,这样优质兵源就成了问题。
因此,建议国家改革实行多年的城乡二元化兵役制度,改革现行的义务兵复原后回原籍安置工作的政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征到真正愿意投身国防事业且身体强壮的好兵。
以下是《中国青年报》原文——
|
现在的新兵身体太“虚”了 |
|
|
通讯员姜玉坤宋艳华 |
2006年年底,来自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福建五省区的820名青年,应征进入沈阳军区某部3个旅团。入伍前,他们都经过严格的体检,没有明显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体检指标都符合应征入伍标准。然而,不少新兵入伍后,由于体质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部队的作战训练。带新兵的军官惊呼:“这些新兵体质先天不足,明显缺练!”
……
当听说新兵入营后,每天要跑一两个3公里时,王亮从床上蹦起来,又有气无力地瘫在床上:这不就是遭罪来了吗?
王亮的“不适应”并非是偶然现象。
据了解,像王亮这样怕跑步的新兵有4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5%。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体质弱,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
新兵一连组织站军姿训练。所谓站军姿,就是立正站着,一动不动。可还没站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然有9人因大脑供血不足晕倒了。类似的现象在训练场上随处可见——
二班新兵张东升做俯卧撑,两个胳膊刚打弯,就“吭哧”一下趴在地上,双臂再也支撑不起来了。五班新兵李萌做单杠前,使劲吐了两口唾沫,攥紧拳头,憋足了劲,走到单杠下就往上蹿,可两手抓住杠,身子却怎么也提不上去,像个巨型秤砣一样一下子从杠上掉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爬起来一看,双手手心全撸破了皮。
以往新兵分到连队,都因嫌炊事班脏不愿去,而现在因怕训练太苦太累,都争着抢着去做饭。一些新兵或新兵家长直接找到部队领导,要调个清闲一点的工作。
三连正组织新战士进行匍匐前进训练。52名战士竟然有17名因爬不动而不及格。其中,有5名战士匍匐前进10米的距离,用时将近20秒,而且,因身体不协调,动作不规范,衣服、胳膊、屁股被铁丝网剐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更令人不解的是,还没转入下一个训练科目,就有3名战士因腰扭了、脚崴了,中途退出训练。
七连组织全连战士进行3000米测试,有两名新兵刚跑几百米,就捂着肚子掉了队,趴在地上大口喘气。跑到半程,有5名战士因体力不支晕过去了,到终点清点人数,不足百人的连队,居然有二十多人掉队。四川籍战士李强,看起来长得很结实,这次竟然跑成了疲劳性骨折。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七连第二天组织出早操,有两名战士因跑3000米劳累过度,下不了床。一名战士因腿酸痛,一失足从楼梯上滚了下来……
对此,部队的领导十分担忧。“体能是军人的第一生物素质,是智能和技能的载体,是战斗过程中所要发挥的效能,如果不从兵源——中小学生抓起,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将来的新兵在入伍后就很难迅速实现由普通群众向合格军人的过渡,即便一时实现了过渡,也极难适应残酷的战场环境。”
(考虑到篇幅原因,这里有删节)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