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肯德基滤油粉产品质量法 |
分类: 法眼 |
3月13日,卫生部公布了对肯德基使用的“滤油粉”的检测结果,称所谓的“滤油粉”实际上就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目录中的“三硅酸镁”。
我们注意到,肯德基对这样的结论表示欣慰的同时,还指责媒体“完全是无视逻辑、以炒作为目的”。请问肯德基,既然自己明知道“滤油粉”就是“三硅酸镁”,放着光明正大的“三硅酸镁”这样的名称不用,却要别出心裁用一个连普通化学教授都不容易弄明白的“非晶形水合硅酸镁”,这是什么逻辑?假如肯德基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在“滤油粉”包装上如实注明它的化学名称(或成分)是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目录中的“三硅酸镁”,那么还会引起卫生行政机关、公众和媒体的质疑吗?
做个善意的猜测,“非晶形水合硅酸镁”这样的名称背后可能包含着肯德基的一种商业策略——自己掌握了使用“滤油粉”这种方法,意味着可以提高食用油的使用率,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增加与同行竞争的筹码。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这不是一种设想,因为在肯德基暴出“滤油粉”事件后,麦当劳称自己不知道“滤油粉”为何物。
值得关注的是,当肯德基使用的“滤油粉”就是“三硅酸镁”这样的消息经卫生部发布后,千龙网上立即出现《滤油粉产业是否前景可观》这样的文章。该文颇为幽默地说,“水煮鱼”是一道很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菜,但由于一些餐馆用“二手油”被曝光,很多人就害怕吃“水煮鱼”了,如果通过“滤油粉”能让二手油、泔水油“变废为宝”或者说“从不报废”,有心的企业立刻大批量生产“滤油粉”,“肯定会有丰厚的回报”。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不幸?!
中国有句民谚,聪明反被聪明误。看似聪明的肯德基,等“滤油粉”事件暴露在阳光底下后,它必将面临另一种尴尬。因为无机化学专家已经证实,“非晶形水合硅酸镁”和“三硅酸镁”并非同一概念。肯德基使用的是“三硅酸镁”,却在这种添加剂外包装上称该物是“非晶形水合硅酸镁”,这和老百姓说的“挂羊头卖狗肉”有什么区别?
另一方面,肯德基使用“非晶形水合硅酸镁”这样的名称也涉嫌违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如果肯德基拿不出其它合理的解释,就意味着它不仅需要更正“非晶形水合硅酸镁”这个不符合实际的名称,同时还应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依法接受相应的处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