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安石泊船瓜州 |
分类: 八卦随笔 |
春风又绿长安园,
旭日何时照我还?
呵呵,写下这句后,突然发现有点画虎不像反类犬的感觉。王安石写这首诗时,他的宰相职务被罢免,用时髦的表达方式,心情超郁闷。可我有什么郁闷的?“两会”刚开始时是很忙的,现在高潮已过,在采写稿件的同时,天天与朋友吃酒聊天,应该是很惬意啊。只是我太太有点小恙,这不能不让我归心似箭。
王安石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进步政治家,他的诗文也是一流,像哲理散文《游褒禅山记》、诗歌《泊船瓜州》都是流传千古的美文。
按说,司马光那样的学问家,应该不会犯糊涂。但他偏偏是王安石改革的头号对手。我分析,这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政治立场。
王安石骨子里有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首先承认君主的特权,与现代民主的授权概念有本质区),所以他的改革能站在老百姓这一面。当然,老百姓富了,国家也就强大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司马光不同,他是那种正统的封建官僚的代表人物,他的那本《资治通鉴》也完全是出于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而编写的。这一点,他远不如太史公。
我记得,有一本记述王安石和司马光两派斗争的文章很有意思。说王安石提拔了一个叫李定的年轻人,反对者批评这个年轻人,说他“母丧不奔”(在儒家看来,这是致命的道德问题。如果是今天,李定这样的忘我工作说不定还会被评为什么模范呢!参见《人民日报》关于孔繁森等“榜样”们的报道),“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这个词造得很形象,意思说对方不是人,是一只洗了澡、戴了帽子的猴子。看看官僚骂人有多刻薄!
玩政治,王安石没有司马光“资深”,最要命的是他的改革直接影响了官僚阶层的利益(他们先前可以放高利贷,青苗法出台后,这样的肥肉吃不上了),遭到或暗或明的抵触。没过几年,支持他的领导也死了,新法被彻底废除。
开封没法混,失意的安石只好告老还乡。当船行至瓜州(今扬州南)时,他写下了“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大概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