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的根治是社会治理的思路问题

说是公安部此次集中推出的28项措施,涉及精简群众办事提供证明材料、简化优化群众办事程序、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综合服务等方面。这对“奇葩证明”的解决应是前进了一步。
“奇葩证明”引起的民生麻烦和社会怨气特别大,也严重浪费社会资源。直到国务院总理为此发火,国务院三申五令,相关部门才算有了一些动作。可到目前为止,要算完全解决“奇葩证明”问题,仍任重道远。一些“奇葩证明”现在取消了,过了几天,可能又换上新的马甲借局尸还魂。有时出现所谓新情况、新事项,有关人员拍拍脑袋,随便下个文,新的“奇葩证明”要求又诞生了。
“奇葩证明”现象是许多政府机关只有管治的理念而没有服务意识。有些官员拥有权力之后,只从自己的方便和思维惯性考虑,从不想想他的一纸决定会给民众带来多大的不便与麻烦。到了基层,正好变成一些公务人员吃拿卡要的理据。我们去政府机构办事,明显的“奇葩证明”明摆着非常荒唐,但人家说这是“上面的要求”“上面的规定”,你发脾气,与政府办事人员大吵大闹,人家不仅会气死你,弄不好还给你一个寻衅滋事罪。
对于“奇葩证明”,要到国务院总理看不下去了才有所触动,那明显不能终极解决问题。总理那么忙,不可能审核每一个“奇葩证明”。社会要正常,要和谐,就不会给“奇葩证明”拥有那么大的市场与方便之门。这一点,除了政府必须有采取重手清理“奇葩证明”外,恐怕还需要有立法的形式规范政府的行为。不该产生的“奇葩证明”,谁推出了就是违法,民众有通过司法渠道抗击“奇葩证明”,才能让“奇葩证明”真正收敛。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