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对eTom过程框架的再认识

标签:
转载 |
人月好!
思维很重要,技术也决定于思维。
每当读你这类看似纯粹技术性的文章,给我的第一感觉,却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奠基和支持技术的思维方式。感觉是很有意思的。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存在状态。
我转载下一此文,谢谢!
原文地址:对eTom过程框架的再认识作者:人月神话
![[转载]对eTom过程框架的再认识 [转载]对eTom过程框架的再认识](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首先来看纵向,为电信运营商的完整生命周期。如果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其对应的是核心价值链模型,前面来看都类似即战略,规划,产品,产品后对应到具体的交付和后续售后服务环境。对于运营型企业,产品即服务,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提供的能力,因此对运营层面进行细化,包括了运营支撑,实施,保障和计费。以构成电信运营商完整的生命周期。
在eTom模型中,我们又把纵向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第一阶段为战略,基础设施和产品;第二阶段为运营。第一阶段的目的是战略和业务目标驱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产品;而第二阶段即对产品进行运营形成服务能力并产生收益。对传统制造型企业强化第一阶段,而运营型企业更加关注第二阶段。所有第一阶段的工作都是为运营并产生价值而服务。
在前面谈企业架构,过程框架体系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在最终形成框架体系的时候都是两维度的矩阵模型。对于CBM业务架构,可以看到纵向仍然为生命周期,横向为执行管理决策三层。在谈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时候,纵向为生命周期,横向为9大知识体系。在谈cmmi的时候纵向为PA过程域,横向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支撑三大域。再谈到IT应用架构时候,纵向为业务系统,横向为技术平台和产品三层。
再转过来看eTom的过程框架,横向为供应链,资源,服务,产品四层。可以讲整个过程框架的精髓不在于纵向生命周期,纵向生命周期仅仅是价值链分析方法的而一个延伸。而在于横向的分层,解耦和逐层递进关系上。底层的供应链为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支撑层,最终形成的是价值维度的资产。资产最终转化为资源,资源分为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资源本身已经是能力层面的概念,资源即能力。最上层为产品或客户,为最终面对用户的层面,对于运营商而言我们采购的产品本身即是一种服务能力,只是我们对各种服务能力进行规划,设计和组装,形成了可以独立计价和运维支撑的产品。
客户购买的是产品,而资源提供产品需要的能力,两者通过中间层服务有效的衔接起来。产品需要多种服务,而服务本身有来自于多个资源能力。通过服务层真正实现了产品和资源的解耦。而通过资源层又实现了逻辑能力和物理基础设施的解耦。真正实现了资源有效的规划,分配和调度,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可以反过来看下云计算三层之间的逻辑关系,你会发现完全是同样的道理。这个可以看我前面的一篇文章。从eTom模型思考云计算运营支撑系统建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0s305.html
前一篇:张丽莉老师,沈星,救人事迹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