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论语博上链

(2009-08-20 11:00:01)
标签:

博客

博友

红楼

论语

厚实度

穿透力

时间

学习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一位朋友,红楼通透,评红一手好文章,让我一读真开眼界。很感叹,能把红楼读得这样娴熟。

 

说起红楼,没人不知,无人不晓,可真的能够细致深入,又很少见了。刘心武研究红楼,结果搞出了一个《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当时还关注,后来我就不知道,到底他揭秘了多少,听说是很多。从贾府婚配之谜,到秦可卿抱养之谜 ,再到秦可卿生存之谜, 再到秦可卿出身之谜,中间有帐殿夜警之谜、 曹家浮沉之谜、日月双悬之谜、 蒋玉菡之谜、 北静王之谜,最后到了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下) ,后来又在百家讲坛上开讲了这些内容。秦可卿,《红楼梦》里—位最神秘的女性是他的最核心的研究对象。只看到那个时候一些报道,关于对刘心武评红楼有些争议,可真的细心来对此做文章的,我没太看到过。

 

好像时间一久,就搁置了,也没再想过,本身我对红楼是不敢说三道四的。可在博上,一位朋友,连续发文,歪批刘心武的揭秘红楼。他的文,不像喝白开,不是口一进就穿膛过,要慢慢地来理解和体会,才能懂。虽然他的文已经发了有一年多了,大概是从前年的年底到去年的年初所写,时隔许久,我终没忘记。他的博,我专门做了链接,一直想,抽一个时间来专门再读。这个,是一定要做的。可做之前,也有案头,最好是把红楼能再读一遍,这样才有再读朋友关于红楼文的资格。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很好,好像在爬坡,当你爬着的时候,会有累感,不自如,不是自己想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恰恰是这个爬坡和累感,会让你在这个过程有所收获。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感。

 

还一位友,《论语》心得,写得真好,一字一句,论语本言,论语释解,整个的意思,当时的表达,最后结合今天自己的习得。我没去数,已经写了好多好多篇了,框架算一下,约有150篇了,现在已经写到第六部分了。差不多,我是一直跟着博友的写读过来的,感觉写得真好,对我来说,也是学习。我只知道《论语》的框架和有些内容,但是,这样一字一句地读思,从没有过。一直感觉,自己学东西也是飘浮得很啊,真的是要克服。

 

说到《论语》,这是国学的根基,要说当今提倡学国学,就应该对国学的典籍一点一点地深入地学,而不是唱个花腔就完。于丹说了《论语》,又去说《庄子》,我倒感觉,没有我的朋友说得好。不知怎么的,于丹这样的就真的出了名,还有很多人给她前呼后拥的,标榜得她,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了,尤其是在北京电视台的“五星夜话”节目中,不说春妮,就说林清玄,他和人家无论在外形和举止,都差得很远呢,当然,谈吐就更不能比了。学问真的不是这样做的。

 

不说于丹了,继续我的朋友链接。还有好多的朋友,真才实学啊,一个题目,就是一个大博客,一个大博客,就是一本厚厚的书,读这些朋友的博,过瘾,就如学习一样,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请教。这样的学习,远远不是孔子的杏坛了,也不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国子监,还不是唐代兴起的翰林院,呵呵,更不是今天的北大。博客读书,是很乐的,没有任何的功利所在,若非说有,则是身心有所获,充实快乐。

 

能在博上读到如此的好文,当然是要有这样有才华的博友,光有才华还不行,还要热衷博客。这些博友,文笔特好,且知识功底很深,我时常想,这些人怎么就没在百家讲坛上露脸呢?也许,中国就是这样吧,能出名的未必有真才,有真才的未必人皆知。因为,世面上,很多是急功近利的东西。

 

当然,我依然相信这一点,一个人若有真的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能够流传下去,这不是当时的喧嚣如何,而是要看思想文的厚实度和穿透力,真的,会让时间来证明的。但是,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所以,一个人真的要做成一点事,只要在做就好了,还是这样,无心插柳啊!

 

博上的这些朋友,当属后者了。对于他们我很敬佩,也很感谢,博友是老师,这种感情依然是很深,很纯,也很浓……感谢我这些博友。

 

不单单是为了更好的阅读,同样,是对博友的一个尊重,我时常把他们链接在我的博上。

 

(我考虑了一下,把两位我很喜欢的博放在了这里,应该还有好多,暂不一一列上,希望朋友们一起喜欢来读)

 

秦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nzhong

毓林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dyulinddq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胜志去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