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垃圾场 |
(本篇切勿转载)关雅荻
终于借这次论坛机会回了一趟青岛,过去几年中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这么着急着回去看看。
15号的凌晨到了青岛,天还刚朦朦亮,我扔下同去的同学,自己先跑回家吃了顿老妈做的面条,然后洗了个热水澡,家里的椅子都没坐热,就赶紧冲到海天大酒店开始了疯狂的准备工作。
论坛是第二天一早开幕,前一天是大部分代表报道的日子。基本上,全天就是在酒店和机场之间做两点间的往返运动。
当天最早第一个到的代表如果没有错,竟然是顾长卫,飞机八点多就落了地,实在没让人想到。到了,下午三点多,学院出发的大部队二十人左右浩浩荡荡准时班机到达,都是谢飞、郑洞天、田壮壮、张院等学院的一批人,李少红也跟着同一班过来。李少红看上去真是精神极了。
这批代表还没出机场就被迎接的阵势给阵了,单开出来的特殊通道和一水的别克君威就不说了,关键是两排个头巨高的礼仪小姐和礼仪小伙子,几十个齐刷刷站了两排,形成迎宾道,让这批大部队感觉很受用。当然,后来听说,他们到了酒店大堂的时候,发现还有更多的一批礼仪接待,排场更大,那就是后话了,我因为还要接别人,只能坐在机场干等。反正这次当地的青岛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已经做到了每个细节力求满意,加上学院这边所有工作人员的大力协同,最后结果证明,论坛举办的成功是超出所有与会代表的预期的。
晚上接到的是中影的副总史东明,本来以为张铁林会是当晚最后一个落地青岛的嘉宾,但没想到早他一个小时的陆川,后来知道因为飞机起落架有问题,延误起飞了两个多小时,结果反而是张铁林先到。等见到陆川,一同坐车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16号的凌点过半了。
还好第二天基本上就是走形式,没什么具体内容,我又飞奔机场自己接了王中军到会场,下午正式的大会讨论才正式开始。
16号下午的第一个大会单元四个发言人,CELECT(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主席Caterlina Da'mico,王中军,史东明和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娄晓琪。
Da'mico是个很可爱的意大利老太太(其实也没多老了,老太太感觉称呼着可爱),一下飞机就不停的夸赞接待的好,中国有多漂亮。这次Da'mico是和丈夫一起来青岛,他丈夫更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前一天还在北京一起吃中饭的时候,他竟然跟我说了一个很奇怪的观点。他说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年轻人的眼神so clean,感觉都是一幅很单纯,很幸福的样子,让人很羡慕,相反欧洲的同龄年轻人眼神里更多是一种苦恼和复杂。
我心想,这老头怎么夸中国这么不靠谱,难道他没看现在中国精神、生活各方面压力最大的就是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出头的年轻一代,这与西方的年龄偏大的mid-age承担社会主要压力有所不同。前两天还看Business Weekly有篇文章,题目大致是“八小时工作制在中国难道只能是梦”云云,说的就是眼下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9%,甚至更高,实在没有什么可惊讶的,看看现在中国年轻一代忘我的工作,每周平均60个小时以上,而且很多年轻人心甘情愿加班,不为报酬,更多为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取更高的社会认同。文章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怎么可能不惊人呢?
而我当时看这篇文章所想的正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中国目前文化和人文积累缓慢的反差,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反差将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引发的是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侧面。所以,从这种种,我怎么也不能理解Da'mico老公脑子里是怎么想的。他那话,换做我说外国人倒是不错,看看平时接触到的学校里的外国留学生,觉得那话更适用他们。
大会上Da'mico的发言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基本就是客套了一翻,最后讲了一个笑话到时有意思。说之前在意大利有个片商跟她讲一个剧本,很奇怪的一个故事,一问片名叫《王素丽》,就问这是个中国电影还是韩国电影。结果那个片商说这片名是个幌子,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欧洲市场只要打着中国电影的旗号就能吸引眼球。够八卦,真假应该不至于怀疑,Da'mico没必要在这种场合信口开河,问题在于中国电影真在国外现今有如此的市场诱惑力?有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去检验。
下面王中军的发言,感觉不如去年他来学校做学院大讲堂那次逗的料多,只是很多信息更新了一下。比如现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电影规模基本都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现在几个大的国内制片商谈论成本也逐渐国际化,大家基本都谈美元,不再说多少亿人民币的成本什么的。其实简单了说就是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本土的大片制作成本基本翻了一倍不止。而今年投资超过一千万美元的片子就有了八部。
其后王中军谈到了他所理解的“亚洲电影”的概念,就是合作的基础不是钱,而是在考虑国际市场前提下互相拥有的合作资源是最重要的。从《天下无贼》说到刚开机的《墨子攻略》,基本都是预先刮分了市场,解决了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回报问题,剩下就是按部就班的去运作生产,然后销售回收。从这点看,的确卖电影和卖白菜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其中谈到《功夫》实际单单影院票房方面的回收全球达到了一个亿美金,大头都在亚洲,所以这也是现阶段我们主要要考虑的市场范围,其中日本是重要照顾对象。本来人家就是除了好莱坞之外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现在正拍的《夜宴》,同样的运作模式,资金也基本回收了80%左右。
后面他又谈到了陆川,当然还是指如果没有国际化公司操作的背景,陆川的两部电影如果只靠本土操作,都是很难的,这个是实话。多说一句,这次跟陆川简短的碰面,明显感觉到现在他最需要的可能不是顺利找到投资去拍那个二战戏,举个例子,就我个人见解,可能找到投资和亚洲组合的明星让他替代张之亮去拍《墨攻》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因为自己感觉陆川现在更需要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成功的职业导演,或者可以说,变成可以类似成为张艺谋、陈凯歌那样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导演,有艺术把握能力,又有商业操控能力,成为中国电影冲出亚洲的领军人物。但如果还是先一味的往偏艺术的路子上走,当然对于自己来说,只要有片子拍怎么都好,但可能有时可以考虑得更广泛一点。这个,没来得及跟陆川详聊。
感觉听王中军的发言,有一个明显的感触就是华谊兄弟从过去几年前的那种电影经营思路上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华谊兄弟至今走的是坚持以产品为主要导向的公司发展路线,从最初大家都是觉得,电影的投资市场走一圈,不赔,就能干,到现在虽然还是搞制作,但野心膨胀得惊人,已经能够相对熟练运用国际资金和资源,植入式广告营销已经不是想象,从收回成本就是成功到现在的产业化模式运作,高效率的赢利,实在是惊人的进步。
后面是史东明的发言,基本前半部分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内容,主要阐明了一下中影集团近两年改革的过程和目前的生产规模和运作模式。后面提到的培植年轻人方面,到是有点新意,这里田壮壮老师多年来一手培植年轻人,给年轻人做监制的工作实在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后面又顺道提到了《无极》,认为《无极》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拍,而且相信随着后面它各方面的成功将逐渐证明亚洲地区电影合作的重要意义。
私下问史爷,说这《无极》您也看了不下十遍八遍的了吧,结果史爷说,就两遍。他是觉得《无极》真的好。
下面发言的是娄晓琪,他本来意思是希望在这次论坛提议建立一个基金,促进电影发展,是个非常好的想法,目前国家法律、相关政策也是支持。但感觉论坛发言他阐述得可能还是不是很清楚,所以直到论坛结束时,也未对此达成一定的共识,可能的确,从基金运作和管理上,一旦启动就不会是仅仅几百万的小数目,显然需要做的准备非常复杂。这是后话了。
上面每个发言人发言之后都有回答了几个问题,大多都是谢飞老师积极踊跃提问,下来就跟我说,瞧我多支持你们的会,要不是我,你们的会的气氛能这么活跃吗?反正,谢老基本上是活到一个境界了,你想想,非典都拿他没辙,的确不是一般人了。
然后是二十分钟左右的Coffee Break,基本上就是各老板、制片人接受媒体的狂轰烂炸。媒体焦点基本都在黄百鸣、顾长卫、王中军这里,第一天焦雄屏、贾樟柯几位都还没有到。
(未完)
15号的凌晨到了青岛,天还刚朦朦亮,我扔下同去的同学,自己先跑回家吃了顿老妈做的面条,然后洗了个热水澡,家里的椅子都没坐热,就赶紧冲到海天大酒店开始了疯狂的准备工作。
论坛是第二天一早开幕,前一天是大部分代表报道的日子。基本上,全天就是在酒店和机场之间做两点间的往返运动。
当天最早第一个到的代表如果没有错,竟然是顾长卫,飞机八点多就落了地,实在没让人想到。到了,下午三点多,学院出发的大部队二十人左右浩浩荡荡准时班机到达,都是谢飞、郑洞天、田壮壮、张院等学院的一批人,李少红也跟着同一班过来。李少红看上去真是精神极了。
这批代表还没出机场就被迎接的阵势给阵了,单开出来的特殊通道和一水的别克君威就不说了,关键是两排个头巨高的礼仪小姐和礼仪小伙子,几十个齐刷刷站了两排,形成迎宾道,让这批大部队感觉很受用。当然,后来听说,他们到了酒店大堂的时候,发现还有更多的一批礼仪接待,排场更大,那就是后话了,我因为还要接别人,只能坐在机场干等。反正这次当地的青岛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已经做到了每个细节力求满意,加上学院这边所有工作人员的大力协同,最后结果证明,论坛举办的成功是超出所有与会代表的预期的。
晚上接到的是中影的副总史东明,本来以为张铁林会是当晚最后一个落地青岛的嘉宾,但没想到早他一个小时的陆川,后来知道因为飞机起落架有问题,延误起飞了两个多小时,结果反而是张铁林先到。等见到陆川,一同坐车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16号的凌点过半了。
还好第二天基本上就是走形式,没什么具体内容,我又飞奔机场自己接了王中军到会场,下午正式的大会讨论才正式开始。
16号下午的第一个大会单元四个发言人,CELECT(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主席Caterlina Da'mico,王中军,史东明和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娄晓琪。
Da'mico是个很可爱的意大利老太太(其实也没多老了,老太太感觉称呼着可爱),一下飞机就不停的夸赞接待的好,中国有多漂亮。这次Da'mico是和丈夫一起来青岛,他丈夫更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前一天还在北京一起吃中饭的时候,他竟然跟我说了一个很奇怪的观点。他说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年轻人的眼神so clean,感觉都是一幅很单纯,很幸福的样子,让人很羡慕,相反欧洲的同龄年轻人眼神里更多是一种苦恼和复杂。
我心想,这老头怎么夸中国这么不靠谱,难道他没看现在中国精神、生活各方面压力最大的就是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出头的年轻一代,这与西方的年龄偏大的mid-age承担社会主要压力有所不同。前两天还看Business Weekly有篇文章,题目大致是“八小时工作制在中国难道只能是梦”云云,说的就是眼下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9%,甚至更高,实在没有什么可惊讶的,看看现在中国年轻一代忘我的工作,每周平均60个小时以上,而且很多年轻人心甘情愿加班,不为报酬,更多为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取更高的社会认同。文章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怎么可能不惊人呢?
而我当时看这篇文章所想的正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中国目前文化和人文积累缓慢的反差,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反差将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引发的是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侧面。所以,从这种种,我怎么也不能理解Da'mico老公脑子里是怎么想的。他那话,换做我说外国人倒是不错,看看平时接触到的学校里的外国留学生,觉得那话更适用他们。
大会上Da'mico的发言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基本就是客套了一翻,最后讲了一个笑话到时有意思。说之前在意大利有个片商跟她讲一个剧本,很奇怪的一个故事,一问片名叫《王素丽》,就问这是个中国电影还是韩国电影。结果那个片商说这片名是个幌子,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欧洲市场只要打着中国电影的旗号就能吸引眼球。够八卦,真假应该不至于怀疑,Da'mico没必要在这种场合信口开河,问题在于中国电影真在国外现今有如此的市场诱惑力?有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去检验。
下面王中军的发言,感觉不如去年他来学校做学院大讲堂那次逗的料多,只是很多信息更新了一下。比如现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电影规模基本都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现在几个大的国内制片商谈论成本也逐渐国际化,大家基本都谈美元,不再说多少亿人民币的成本什么的。其实简单了说就是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本土的大片制作成本基本翻了一倍不止。而今年投资超过一千万美元的片子就有了八部。
其后王中军谈到了他所理解的“亚洲电影”的概念,就是合作的基础不是钱,而是在考虑国际市场前提下互相拥有的合作资源是最重要的。从《天下无贼》说到刚开机的《墨子攻略》,基本都是预先刮分了市场,解决了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回报问题,剩下就是按部就班的去运作生产,然后销售回收。从这点看,的确卖电影和卖白菜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其中谈到《功夫》实际单单影院票房方面的回收全球达到了一个亿美金,大头都在亚洲,所以这也是现阶段我们主要要考虑的市场范围,其中日本是重要照顾对象。本来人家就是除了好莱坞之外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现在正拍的《夜宴》,同样的运作模式,资金也基本回收了80%左右。
后面他又谈到了陆川,当然还是指如果没有国际化公司操作的背景,陆川的两部电影如果只靠本土操作,都是很难的,这个是实话。多说一句,这次跟陆川简短的碰面,明显感觉到现在他最需要的可能不是顺利找到投资去拍那个二战戏,举个例子,就我个人见解,可能找到投资和亚洲组合的明星让他替代张之亮去拍《墨攻》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因为自己感觉陆川现在更需要的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成功的职业导演,或者可以说,变成可以类似成为张艺谋、陈凯歌那样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导演,有艺术把握能力,又有商业操控能力,成为中国电影冲出亚洲的领军人物。但如果还是先一味的往偏艺术的路子上走,当然对于自己来说,只要有片子拍怎么都好,但可能有时可以考虑得更广泛一点。这个,没来得及跟陆川详聊。
感觉听王中军的发言,有一个明显的感触就是华谊兄弟从过去几年前的那种电影经营思路上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华谊兄弟至今走的是坚持以产品为主要导向的公司发展路线,从最初大家都是觉得,电影的投资市场走一圈,不赔,就能干,到现在虽然还是搞制作,但野心膨胀得惊人,已经能够相对熟练运用国际资金和资源,植入式广告营销已经不是想象,从收回成本就是成功到现在的产业化模式运作,高效率的赢利,实在是惊人的进步。
后面是史东明的发言,基本前半部分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内容,主要阐明了一下中影集团近两年改革的过程和目前的生产规模和运作模式。后面提到的培植年轻人方面,到是有点新意,这里田壮壮老师多年来一手培植年轻人,给年轻人做监制的工作实在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后面又顺道提到了《无极》,认为《无极》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拍,而且相信随着后面它各方面的成功将逐渐证明亚洲地区电影合作的重要意义。
私下问史爷,说这《无极》您也看了不下十遍八遍的了吧,结果史爷说,就两遍。他是觉得《无极》真的好。
下面发言的是娄晓琪,他本来意思是希望在这次论坛提议建立一个基金,促进电影发展,是个非常好的想法,目前国家法律、相关政策也是支持。但感觉论坛发言他阐述得可能还是不是很清楚,所以直到论坛结束时,也未对此达成一定的共识,可能的确,从基金运作和管理上,一旦启动就不会是仅仅几百万的小数目,显然需要做的准备非常复杂。这是后话了。
上面每个发言人发言之后都有回答了几个问题,大多都是谢飞老师积极踊跃提问,下来就跟我说,瞧我多支持你们的会,要不是我,你们的会的气氛能这么活跃吗?反正,谢老基本上是活到一个境界了,你想想,非典都拿他没辙,的确不是一般人了。
然后是二十分钟左右的Coffee Break,基本上就是各老板、制片人接受媒体的狂轰烂炸。媒体焦点基本都在黄百鸣、顾长卫、王中军这里,第一天焦雄屏、贾樟柯几位都还没有到。
(未完)
后一篇:老天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