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青岛回来了(亚洲电影与文化合作国际论坛第一天)下

(2005-10-27 05:41:51)
分类: 垃圾场

(本篇切勿转载)关雅荻

(接上篇)

刚才的大会讨论主题是
“全球化时代的电影教育与亚洲电影产业运作”,休息后的大会讨论主题是“亚洲电影合作创作的体验与思考”,发言人也有四位:黄百鸣、金性洙、王文强、刘晓霖(保利华亿副总裁)。

黄百鸣第一个发言,上来他就来了一段可以说缩略版的“香港台湾电影产业断代史”,挺难总结的,因为比较跳跃,但其实后来当晚饭桌上正好一批台湾教育界的人和黄百鸣一桌,台湾的这批人都认为黄先生的这段和台湾电影发展休戚相关的过程正是台湾所欠缺研究的一部分,所以我也就干脆将这段发言直接贴出来,以供大家分享(请切勿转载):

“香港也叫做香岛,这里叫青岛,同样是四百万的人口,同样都是电影人才辈出的地方,香港在八十年代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风光在八、九十年代是在香港,现在就在中国大陆。六十年代香港的电影超级大做出现了其余先的情况,就是七天拍完了六片,到了1969年香港的粤语电影停产,等于一集都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台湾电影,这个时候正是台湾电影雄霸香港电影的市场,那时候都是台湾明星,林青霞、林凤骄、秦汉,这个从香港演员的发展都有到台湾去,就像钟镇涛,谭咏麟等等,1979年就是我刚刚进入电影圈的时候,这个时候香港电影能卖到台湾去寥寥可数,就算能买也只是二十万、三十万比较低的价钱,就把这个影片卖掉。1981年我跟徐客导演到台北去度假去度春节,发展那一年的贺岁片是放琼瑶的,另外一部是非常古老的戏剧,这个徐导演为什么我们香港电影不能上喜剧片,结果我们上市,香港终于可以立足台湾市场,80年的8月我们成立了新成电影公司,我们第一部电影就是吴宇森专注替我们导演拍的华青时代,这个是我们版权就不卖给台湾,这个二十万三十万的钱我们不要,我们找来一个发行商叫他替我们发行,我们有分帐,居然后来分回来八十多万,这个我们就有信心了,觉得台湾是个非常好的市场,我们就在台北设立了我们的新城分公司,分公司主要目的为新城的公司做宣传做推广,拉近一步,往后新城的电影在台湾的收入已经不是二三十万,已是二三百万,后来到二三千万。到80年的秋天,台湾的贺岁片已经是新城,我记得这部电影叫最佳排裆,后来很多电影包括恩《小城爸爸》、《开心鬼》、《英雄本色》等等的电影都在台湾大卖特卖,其他的香港片也同时进入台湾的市场,这个时候台湾人看的都是香港电影。我们新城分公司在台湾也请了一些台湾导演给我们拍戏,这个时候也是非常非常的卖座。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在台湾大受欢迎,在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等的地方都非常卖座,在香港当年每一年的十大卖座电影有七部、八部都是香港电影,接下来是美国电影,而且卖座的前几名都是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最黄金时期应该是1993年,这个时候在香港放华语的有五条战线,现在只剩下两条,哪一年超过三百部,是全球拍的最多的第三会仅次于美国,那时候出口都排第二位。但是好景不长,九十年代的VCD的出现就有了盗版,盗版越来越厉害,在加强97的金融风暴,经济不景气,电影的产量从三百部跌到去年只有六十多部,反过来中国大陆从2003年突破了一百部的大关,去年上升过超过两百部,目前电影的春天已经在中国内地慢慢展开,中国大陆自从取消了买卖拷贝的制度以后,又开办外商的投资电影院,中国的票房就越来越好。十多年前,我们卖电影比中国电影也是卖二十万、三十万就把它卖掉,但是我们最近有一部合拍片片《七剑》,香港票房不到八百万,但是在中国内地就收了八千多万,这是今时不同往日。”

然后黄百鸣作为《七剑》的三方投资人之一,又阐说了《七剑》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的高规格的礼遇,认为《七剑》是让华人骄傲的电影。除却大厅放映,片尾鼓掌持续了六分钟不说,但晚上一个一百多桌的晚宴,吴宇森等也在,吃到一半,现场放起了《七剑》的音乐,现场一片尖叫。对于黄先生来说,亚洲电影的合作,资金充裕、风险分担、分工合作、利润共享,皆大欢喜,何乐不为呢?

然后是金性洙导演的发言,开始他主要谈到了中国对他的影响,比如小时候他最爱看《三国》,然后讲了《武士》等在中国的合拍经历,然后说到中国现在已经从亚洲地区的合作方变成了主动策划者,这个角色的转换很重要。他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说明亚洲电影合作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他也说到了十天后,应该就是今天吧,他的新片《中天》就要开机,是一部武士电影,同样一部分要在中国拍摄完成。跟他私下聊了几次,发现真的是一个特别好沟通的一个人,而且关键拥有一个非常年轻而有热情的心。这次和他一起来论坛的还有CJ Entertainment的中国地区代表金翰九先生。

瞧吧,未来的五到十年,是韩国大举入侵中国的一段时间。因为眼下的韩国市场发展其实已经接近饱和,而中国过去的四年中,电影市场化只是走出了一小步。把韩国甩在身后,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国情的问题不得不考虑,前提是一切都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内向前发展的话。

下面发言的王文强是巴曙松博士的学生,后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以巴博士为代表,受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委托,在今年完成了《2005年中国电影产业投资分析报告》。这次论坛之前,我正好去参加了总局主办的那次电影产业投资高层论坛,现场听了巴博士的报告阐述,所以这次顺道邀请他也来青岛做一个报告。但未能成行,就只排了一个他的学生过来代为做这个报告,因为反正演讲的提纲和演示文稿都是一样的。

报告的顺序基本是从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逐一做了一个介绍和简略的分析,其中有个有趣的调查统计,报告认为经统计国内影片票价合理的价位应该在22元左右,比较有趣。说实话,我个人认为还是高。

对于这个报告,其实私下的老师代表的观点也是分得很明晰,一种观点觉得报告很好,做得很细致,难得有人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统计,这个应该坚持下去;另一种观点相反,认为报告无实质内容,基本没有什么新观念和想法,是个价值不甚大的报告。而我个人当时冠平师兄在投资高层论坛听巴博士讲过一次,当时我们两人感觉是一样的,大致是用了一些经济学的观点直接套用到电影产业上来,问题是做分析报告的人对电影产业究竟有具体感性、理性的认识程度,限制了这份报告的深入程度。毕竟这样一个行业研究不是通过三两个月突击,下访调研回来做数据分析那么简单,毕竟中国业内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很多难以作为标准统计对象。所以,我个人观点,对于这个报告,可一读,但不见得太当真。

就这报告,不到十万字,是要卖钱的,打完折好像不到900块,我论坛前跟发行放映协会秘书长通电,希望他们能送我们论坛一份,结果好像对方无甚兴趣,也就没了下文。

下面保利华亿的刘晓霖的发言相对不是很复杂,前一半做了一个对保利华亿传媒的总体介绍,主要介绍了在近年来在国内电影业的贡献。后面他主要谈的是一个在亚洲电影电影交流过程中演员在电影市场中的重大影响力的话题。由此话题又引出了前面娄晓琪提议的基金的话题,同样,刘晓霖也是支持国内应该有这样支持电影文化发展的基金存在,而且也看演员经纪、培养人才这方面的最直接、便利的可操作性。

后面四位发言人也都同样分别回答了几个问题。第一天的会议内容大致就是如此,晚上吃完饭之后,代表集体去观看《关于爱》(是天津厂合拍出品的那部,不是陈可辛《如果爱》),放映前还有不少人以为是陈可辛的那部新片,我心想我倒是想,当时跟陈导几次通电希望能拿来做开幕或闭幕影片,都没有可能。16号的晚上,我还不知道陈可辛18号已经不能来青岛参加这次论坛了,所以,事情总是变得太快。

前一天15号晚上,大多数代表一起去看了《神话》,这次放映三场影片,还有18号晚上的《长恨歌》我是一场没能去看成,基本还是在做酒店和机场的两点间的位移。16号晚上跑到机场去接焦雄屏,《关于爱》一样没看成。

回到酒店,又是深夜,然后再和导师安排明天工作和整理今天的会议内容,上床的时候已经快凌晨四点了。剩下的,明天接着讲。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