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垃圾场 |
雅荻 发表于 2005-9-6 2:27:49
没错,就是《独自等待》和《红颜》,各自的海报放到了自己网志的抬头处,直到自己确认两部影片国内院线的确完全下档前,这海报会一直保留,或者等到发现下一部值得如此让自己有激情去推荐的影片。
今年大学生电影节当时看完《独自等待》心情激动的要命,看自己当时回来写下的那篇旧文就能明显感觉到,文字都是飘着的。出了影院,拉着导演不算完,一直海喷了半天,结果连下一场的开头十几分钟都错过了。还记得当时的承诺,希望能在8号国内院线公映的前后,请伍仕贤携片来学校交流,但刚跟导演联系说好像发行公司可能会有阻力,如果明后天跟他们联系真的有困难的话,我只能说这公司实在搞不清楚状况。反正我会尽力让学院的同学早看到这电影。
《红颜》就不多说了,自己动手写了两篇文字,这电影也是地面上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电影。而且难得和导演本人、制片人、发行人都有了那么愉快的沟通和畅谈,希望这不只是偶然零星的闪光。本来约了李玉为一个电影学术杂志做一个详尽的访谈,但明显感觉到或许她最近与媒体接触过密,言谈担心会像自己初看完《独自等待》时的心情一样。我倒反觉得等《红颜》主创一行,今日启程走完威尼斯、多伦多电影节,月底回来之后,在李玉对这影片有了更多国外直接的反馈,心里能更全面、沉下心来再回头看自己作品的时候,应该是访谈更佳的时机。所以,访谈的推迟自己认为还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不是普通的媒体访问,而是更多关注电影创作本身电影本体性的话题。
不过逗的是当我说起这学术杂志的名字的时候,导演好像第一次听说,转告主编的时候,主编玩笑说:那是我们的惭愧。不过的确如此,学术和普通抓眼球的平媒还是不能相比,所以也就当一乐了,这岂能怨得了人家导演?
最近这两部电影,难得少见,但我相信对我自己不会有像去年看过《看车人的七月》之后无所作为的遗憾,更遗憾的是不见其他任何相关正面、负面的评论,被人遗忘和忽略是最可怕的。我们每年就这样忘掉了多少?从这个角度,今年听了很多风,就是一直不能得见的还有小江的那部《电影往事》,单是一句简单的“中国版的《天堂电影院》”宣传词就足够吸引我。但这糟糕的眼下,观众对国产片甚至都已经习惯性的不敢报以任何的期望,以求“身心健康”,因为无任何期望总能得到些满足吧,这还让人说什么呢?还有,前日碰到一朋友,他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现在是媒体上越夸什么片子,他越是下意识的抵制不去看,就像某些人前一段有人一听“超级女声”几个字就有生理呕吐的感觉一样。媒体在老百姓心中如此地位,只能说悲哀,自己背后也感觉凉嗖嗖的。
但不管如何,看到《独自等待》《红颜》这样的电影上映,心里还是蛮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