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七夜》看“小片”现象

(2005-10-25 00:38:05)

雅荻 发表于 2005-8-12 12:17:36

 

/关雅荻

 

又一部国产恐怖片《七夜》最近刚刚上档,自己在去影院看完后,发现导演在调动恐怖气氛方面基本合格,但相对与不久之前上映的《疑神疑鬼》和《窒息》,《七夜》也并没有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故事。《七夜》问题不在于故事本身是否成立,而是影片前半部分悬念和噱头的过多堆砌,导致情节本身推进节奏相对缓慢,这对观众将会是一种考验。而如果抛开《七夜》,从国产恐怖片整体创作角度上来看,我们会发现政策上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恐怖片题材在国内的发展。比如在目前审查通过的国产恐怖片中,一切恐怖情节和噱头都必须给一个合乎“科学”的解释,也就是说,一切恐怖都是有具体来由的,而不是莫名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而喜欢看恐怖片的观众都会有一种认同,就是最令人恐怖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看到、听到别的,而是我们的想象力。在这方面,日本恐怖片尤为精于此道,比如《午夜凶铃》至今仍是东方恐怖片的经典。所以,国产恐怖片创作从根上是缺乏拓展空间的,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所有的恐怖、悬疑、神秘都是有合理依据来解释的,最能刺激观众的恐惧的莫名感给消解掉。所以,这其实不是一个创作问题,而是一个世界观问题,这个世界是不是都只能用“科学”来解释的?

 

通过《七夜》,稍稍仔细看一下眼下国内院线上放映的新片,会发现像《七夜》这样成本不高,相信在市场上也不会形成多大反响的“小片”竟然还为数不少。比如在今年刚刚落幕不久的大学生电影节上,学生观众们就看到了众多这样的国产新片、“小片”,而到了今年夏天,其中部分影片已经被安排到了档期上,比如《举起手来》《花腰新娘》,其他类似的国产影片还包括正在上映的《短信一月追》和即将上映的《天堂的眼睛》都属于此类。此外,我们在国内影院里还能看到另一种此类“小片”就是合拍片,或者引进片。它们在国内市场也多是遭到相通的命运,比如香港的警匪片《生死对决》、台湾制作的动画片《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和美国动作片《城市别动队》。上面说的种种影片,虽然制作成本尚有差异,风格类型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实际上都是作为国内电影市场“有益必要的补充”,充当每年国内电影票房的绿叶,而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在市场上后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反响,我们姑且暂称为一种“小片”现象。

 

除了每年引进的好莱坞大片,除了国内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成龙这几个名字,影院里还会上映很多这样的新片、“小片”,这些“小片”真的不值得观众花钱走进影院吗?影片的制片、发行商真的只能让这些“小片”始终充当绿叶吗?相信不会。“小片”只要营销得当,一样会让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我们需要的只是打破惯性思维。这里可以举一个跨行业的例证来做参考,就是上个月18号,国内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已经正式启动。在面临航空业内普遍质疑的情况下,春秋航空至今的运作至少已经打破了“廉价航空公司在目前中国市场环境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断言。而春秋航空通过一系列手段来降低人力成本、机票销售成本、餐食原料物料成本、航油航材成本、飞行员培训和飞机维护成本,减少空载率等,最终春秋航空估计对比其他航空公司成本节约空间将超过50%。这样,极大航空公司严重理由十足的不可能事情变成了可能。

 

或许航空业的一个案例并不足以具体证明什么,但对于诸多在国内院线上映的“小片”来说,我们还是很有启示的。或者我们是时候要放开思维,打破惯性发行营销模式,大胆颠覆以往思维惯例。比如这些“小片”在不能兼顾全国市场的时候,其实可以用心经营好某地区的市场,比如哪怕只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或是直接省份的个别院线联合。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制片商、发行商开始用心经营这样的“小片”,而且很多在全国分阶段区域发行的影片也都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票房成绩,这些都是对市场往良性方面发展好的趋势。看来,要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我们还需要更多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