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推荐(二)

(2005-10-24 17:04:47)
分类: Film Study

(图片暂缺)

Hollywood Art Art Direction in the Days of the Great Studios / by Beverly Heisner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First Published 1990

本书序言  (关雅荻 译)

在以前,往往总是在一些内容简明且不重要的电影书中才会大致谈到艺术指导这一原本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书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电影中艺术指导的历史,特别关注的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好莱坞制片厂鼎盛时期的艺术指导风格和当时的经典美国电影。在此时期之后,电影制片厂以往的那种老旧死板的一揽子涵盖了技术、艺术上的所有创作环节的工作方式开始逐渐消失,同时艺术指导(也称为艺术监督)的工作条件也产生了巨变。而此后的好莱坞电影设计构思因区别于前五十年的电影创作,使我们更由理由把两个时期生产分开进行研究。

本书内容的统筹安排使为了更适合研究流行时期经典美国电影的几个问题,这也是本书的目标,这些问题主要有:

在一部电影中,“艺术指导”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为什么“艺术指导”在一部电影创作的最初阶段旧显得极其重要?

伴随着好莱坞制片厂体制的发展到兴旺,“艺术指导”使如何进行他的工作的?

大制片厂的艺术部门的本质和组织形式是什么?在这方面,各大制片厂之间有什么区别?

有那些人能把个人风格溶入影片的艺术设计中呢?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最后,这本书探讨了“艺术指导”部门和制片厂体制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部分分别研究了制片厂体系中几个主要技术骨干部门的工作内容,考察了艺术创作部门在决定电影视觉外观上拥有极大权力的职能。

除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以外,我还想着手讨论美国电影风格、内容的问题,以及美国电影的风格和内容是如何收到了艺术指导工作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的讨论有赖于书中提到的每一个大制片厂“艺术风格”的疑问。尽管作家们反复提议每个好莱坞大制片厂都应该有自己可被识别的视觉表现手段,而他们的提议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活至少促使制片厂自己设立了为此负责的责任人。我在此要提出的问题是:艺术创作部门,包括所属该部门的众多视觉艺术的开创者,如建筑师、画家、插图画家,他们在创建制片厂的视觉风格方面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最后,我将分别阐述好莱坞每个主要艺术部门的特点,包括联美、米高梅、华纳兄弟、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哥伦比亚、环球这八大公司。

本书中各部分内容主要都以以下方式进行组织:首先是对电影艺术指导的某些独特的特征惊醒简明的介绍(这也是贯穿本书讨论的话题)。

第一章节简要说明了艺术指导在电影发展早期的起源(19世纪末到20世纪十年代),这一时期虽然许多史实难以考证,但却是最基础的确定艺术指导最早存在可能性的重要阶段。第二章节介绍了艺术部门组织方面的概论和艺术指导子阿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主要特征。此时期,艺术指导这一职务已在各大制片厂的电影创作部门中的地位已经完全建立起来。后面的第三到第七章的内容,主要是逐个介绍各个制片厂的情况,艺术部门建立之处开始进行讨论,直到此后的五十年代对艺术部门的作品产出进行有序的审视。上面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展现各个制片厂“艺术风格”的演变。本书内容同样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些从事艺术指导工作的创作者的主要创作个性和他们的整个创作生涯,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他们的事业鼎盛时期都在同一家电影制片厂。

章节目录:

致谢

序言

简介:电影艺术设计

1.           早期的艺术指导

2.           制片厂系统下的艺术部门

3.           联美公司和独立的艺术导演

音乐片和史诗片

4.           米高梅公司和塞尔兹尼克国际制片公司

犯罪和激情

5.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6.           派拉蒙影片公司

历史片,歌舞片和喜剧

7.           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

8.           雷电华影片公司

9.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怪物和伤感电影

10.       环球影片公司

注释

艺术指导的影片目录

参考书目

索引

Amazon.com对本书的介绍:

The heyday of Hollywood studio art departments was in the 1930s and 40s when strong art directors like Cedric Gibbons and Hans Dreier brought together more artists and artisans under one roof working on the same projects than any other enterpris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American art. This is the first book to trace the history of studio art direction; the powerful visual presence of films like Rebecca and Gone with the Wind are put into context. The origins of art direction in the early motion pictures, the organization of art departments, and the nature of art direction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50s are covered in early chapters. Then each studio is discussed individually with an examination of its art department and a survey of its output through the fifties. Comprehensive filmographies (a first) provide films and release dates for 226 art directors.


http://images.amazon.com/images/P/0415067367.01._PIdp-schmooS,TopRight,7,-26_SCMZZZZZZZ_.jpg 

British National Cinema (National Cinemas Series.) / by Sarah Street

内容简介(关雅荻 编译)

本书在经济、正话子和社会环境的范围内,对英国电影做了一个比较综合、全面的介绍。作者在书中主要探讨了英国电影和英国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目前盛行的由什么构成“好电影”的观念,同时借用了“官方”电影和“非官方”电影的概念,作者论证了英国电影如何步入了毁誉参半的境地。

书中分析了英国电影的政治性,并在英国本土制片人和导演已有作品的范围内确定了一些文本。作者还在书中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英国的电影制作和生产、发行总是受制于政府的漠然和财政的短缺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如下问题:与好莱坞相比,英国在多大程度上有过“明星制度”和“明星制度”?并且这两者在英国真正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功能是什么?

作者在对英国电影最终评价中,还考察了“另类电影”,书中阐释了这种挑战电影传统观念的电影制作和在主流传统之外的电影运作方式,目的是为了解构和取代经典的电影风格和传统。

Sarah StreetBristol大学电影电视研究专业的讲师,她也是“电影与国家”系列丛书的联合作者之一。

Amazon.com对本书的的介绍

British National Cinema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film industry, from the Lumiere brothers' first screening in London in 1896 to the dominance of Hollywood and the severe financial crises which affected Goldcrest, Handmade Films and Palace Pictures in the 1980s and 1990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tish cinema and British society, Street uses the notions of official and unofficial cinema to demonstrate how British cinema has been both respectable and disreputable according to prevailing notions of what constitutes "good" cinema. British National Cinema analyzes the politics of film and questions why British cinema has always been subject to government apathy and financial strigency. An examination of British film genres, such as Ealing comedies, Hammer horror and heritage films confirm the eclectic nature of British cinem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