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待孔雀·小李的故事

(2005-10-24 16:13:37)
分类: 垃圾场
2004-10-24
 
明下午学校的“天堂影院”放孔雀,注明了“主创不来参加”,还要凭学生证入场,可逗。其实片子经常在公司二号楼的一层放了不下十几遍,不巧的是自己去公司要么是赶不上,要么是脱不开身,不然不会等到现在还没有看到。

明一早又要去给同学的朋友去拍婚礼记录片,我自己都觉得可笑,本来上次只是纯粹给同学帮忙,不想人家觉得自己仿佛还算“专业”,这次又找上门来,也挺逗的,难道以后自己成了职业婚礼摄像师不成?

安东尼奥尼这周总算是定稿,读了不少书,安的片子基本上都过了一遍,《放大》和《职业:记者》更是反复看了近十遍,巧的是,在我动手写文章的前两周,D版碟市上先后出了《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和《职业:记者》,而上周更是直接买到了新出的《蚀》,联想到下月25号开始的安氏影展,自己会瞎想,D版市场怎么和电影文化活动如此一唱一和,还是逗得很。

我拿到《蚀》的第二天,学院对面的小赵被110抄了,对于学院大多老师来说不啻噩耗。转天都到学院任何一个办公室好像都能听到不同老师的评论。逗的是听同学讲,对面小赵被抄的学校第一目击证人是系里的刘爷正开车经过眼看着警察一箱子一箱子往外搬呢,还顺道跟踪人家警车看把东西都运到了哪家派出所,不知道同学是否有杜撰的成份。昨天中午系里诸多老师对小赵的落网甚感惋惜,陈老师表现尤为忧虑,仿佛不知道以后再到哪买碟了,我顺口推荐“大象”,结果不想陈老师毅然抵制大象,他还认为小赵的落网就是大象咬出来的,这是很卑劣的竞争手段,所以要坚决抵制。我是电话里亲口问过大象的,他们当然否认,但相信很多人都会怀疑到他们头上,如果大象真的如此不义,陈老师的原则倒是应该坚持的,因为有时候除了金钱的交易,我们总要有些别的作为自己的原则。

说到学院老师和小赵的掌故,自然不能不提到提到当年在文学系办公室传奇风云人物小李。同样是昨天,跟导师聊天,开始还说论文的事,后来就从小赵落网说到了当年的小李。

小李在学校被警察当场捉获那天我刚好在现场,也算诸多现场目击证人之一,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印象尤深,小李被反铐着手,两边各一个警察抓着他的肩膀,本来瘦小的小李显得更加弱小,只是眼神里还有不服输的意思。我是在进主楼时,遇到他正被警察押出来,往学院后门处走,经过身边时,我还听到他嘴里振振有辞:等老子出来一定废了丫的!——后来我才知道,小李被抓的当天系里也作为包庇销售D版而遭到了学院的处罚,并写了检讨,且听说当时的导师作为系主任还有过和警察当面“义正词严”的对质:买D版怎么了?我们学习、做研究就得需要啊,你让我们明明能看到的电影非要憋死自己忍着不看?……我听说时,深为导师的“气魄”所震动,虽然这与我对他以往印象稍有差别,但那种不可预知情境下的反应我是能理解的。小李应当也是被学院另一处规模很小的销售小贩给供出来的,小李对于自己平常的竞争对手的嫉妒自然一清二楚。

说到别人的嫉妒,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也是这次小赵被抓,我们普遍怀疑大象的原因。当年小李在系里办公室特意单腾出的房间里每周三个中午搞销售,自己都清楚的记得,没到日子,七层总是人满为患,交钱的人总是排着队,那时的出货量都是以每小时千张来计算。——那也是DVD初入市场,老百姓盲目消费的一个最明显现象。小李当时不单忙着售买碟的人的钱,还要忙着应付一群北京地区和其他地区赶来的分销商,都是要让小李进他们的碟,小李当时的名声可以说在D版界有点小名声。因为他和系里老师关系混得熟,而文学系所有老师又是学院里所有系别里一批最具“人文关怀”的老师,永远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所以小李占了天时、地利,不停的刷新自己的销售记录,以至于听导师说当时一个河南的分销商直接来找小李,说你一个月在学院的出货量等于他们同时期整个河南省的出货量!你说其他D商能不追着小李往他手里塞碟吗?

最逗的事,小李好多年进了监狱,又出来,再无音讯的几年后,系里一位老师一次外面买碟,遇到一个卖碟的,说到自己是学院的,人家还竟然问到小李如何如何,当年的事如何如何,老师和他相聊甚欢。最后,临走老师问了人家一句:你跟小李很熟啊?人家回答:没有啊,我从来没见过他,他的事我都是听说。——老师当时差点没晕过去。

小李被警察扭着离开学校时的眼神我始终记得,后来进了监狱还给系里老师来信说这么长时间来收到诸多老师的照顾和指导,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增进了许多,现在进来了觉得还是应该好好学习云云。结果当时我的导师——也是当时的系主任,还让系迷给他寄了两本学电影的书,并鼓励他要努力学习。此后,小李音讯再无,只知道出狱后好像再没有卖碟。

当时小李的卖价还不是现在的6,6.6或者7块,最初他可是从十几块的卖起,到后来每天至少几千张的出货量,系里老师眼看着他从最初背着大包,到买车,换车,一部部原始积累起来,最后大家都说,小李进去之前赚了几百万的利润是绝对不夸张的。

小李的故事我知道的好像就这么多,但我在想为什么会有像他这样的人存在,会有系里老师这样的人存在,或者像我自己这样的“购碟癖”存在。小李可以容易的理解一切从钱出发,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他销售的商品——电影,让太多热爱和不知道自己是否热爱电影的人围在自己身边,碟上记录的电影不同与书,CD,或者其他任何媒体,DVD的电影至少今后一段时间还是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有了这诱惑,才有了这么许多失去头脑的人,才有了这许多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