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态

(2005-10-24 16:12:43)
分类: 垃圾场
2004-10-4
 
刚“偷看”了两眼大豆的blog,没仔细看,只对一篇评《可可》的文字有点印象,感觉看完影片后的第一印象和自己有某些相通之处。而刚刚大杂院里对国片的严厉,以及自己观点被“普遍”的质疑,让我想到这期间的差别。

大豆算媒体工作者,我还是一个电影相关专业的学生,不知大豆是否直接参与到了任何影片制作的第一线,至少我自己至多是电视剧,电影尚没有,所以我自己看电影是能脱出来作为观众来看,或者多不是从专业创作角度。而yol和盒子都是一线的创作人员,当然盒子最近只是拍了个系列电影回来,据说后面接着应该有部电视剧,但这两个人是从事电影专业创作的,可以说应该属于创作圈子。

关于态度,就是我们距离一部作品的距离是什么,显然我自己和yol、盒子的出发点是有距离的。我更多的像是在说一件别人的事,仿佛和自己无关。但对于创作专业,特别是做导演的,一部别人的作品上院线之后产生的影响好坏,他们应该不是完全置身事外的。

或许因为点点的差异,对于一部作品审视目光的严厉程度就会有差别。从这个角度我是能理解yol和盒子对于诸多国片的“愤怒”的,他们必须保持的自己的独有的创作热情,如果身边的人自己都用力去捧得高高的,自己的创作心态自己自然难免受影响。创作者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小宇宙(小时候《圣斗士》看多了),建立自己的一套理念并坚持并不易。但我同样认为,对于作品的眼光和观点并非要严格划一。

话说回《可可》,说回大豆,《可可》是能够在某个时刻让人肾上腺素骤然提升的电影,这勿庸置疑。而我自己和大豆第一次看完后的直感的相近,或许是因为我自己距离自身电影作品创作者身份的距离,或许和大豆的记者身份有关?谁又知道呢。大豆见了,可不要骂,妄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46》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