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rd ISFVF 几篇简评

(2005-10-24 16:14:17)
分类: 垃圾场
2004-11-5
 
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报道(一)
《潘尼的十字路口》 英国  动画
这部短片的造型以剪纸的形象为主,画面色彩丰富,叙事主要借鉴了《爱丽斯梦游仙境》,并且透过影片的细节,穿插表现了大量的现代艺术的元素。整部短片故事性并不强,通过小女孩潘尼的“神奇遭遇”展示了导演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舞者》 中国  实验
导演用微观的视点把被加热的液体跳动和塑料的燃烧的状态放大来表现,让观众又增加了一种新的视觉经验,从这一点而言实验片在学生作业中的比例应该说是太少,是急需加强的。但能否因此而引申出对水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应该是存疑的。

《地下生活》 中国  记录
短片展现了几个路边歌手的生活片段,片中大段采用了分割画面、多角度的视觉表现方式,试图在记录片创作的形式上有所突破,但由于拍摄条件上的限制,影片的多线索叙事效果受到影响,并且声音在多画面时没有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短片主人公边缘性的身份让影片具有了一定的猎奇性,而这种“猎奇性”本身很容易影响到导演视点产生倾斜。

《旅行》 墨西哥  剧情
一名父亲想遗弃自己患有眼疾的儿子,自己陷入道德边缘的挣扎。视听语言相对成熟,因为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声音的效果在全片凸现出来,特别是环境声的处理非常有想象力。扮演父亲的演员利用强烈的身体语言和充满情感的眼神把一个饱受道德、情感双重折磨的人的状态表现得很充分。扮演儿子的小男孩演员的身体非常健康,所以他的表演更是出人意表。表面大团圆的结尾其实预示着父亲将要面对更大的道德困境,由此传递出的内在的含义相对更加阴沉。

《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中国  动画
三段式的叙事,实景与动画的结合,试图展现生活的多重可能性。影片作者想象力大胆,个别细节处理极具黑色幽默,赢得了现场不错的观影反应。但三个段落之间逻辑关系自身的矛盾,使短片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线索,既不是一个事件的三种可能性,也不是同一事件三个不同视角的表达,三段式的叙事有投机之嫌,让人易感轻浮。

《龙套》 中国  剧情
一个龙套演员在面对自己渴望已久的机会时,生活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整部短片画面构图赏心悦目,视听语言基本扎实,只是剧作相对单薄。

《1+10》 以色列  剧情
一个通俗的求爱故事,只是女孩背后的十个兄弟让这场求爱看上去变得艰难起来。很有趣的故事,也很有观众缘,现场观众的反应足够说明对本片给予了肯定。影片的某些叙事段落表现得有些刻意,影片叙事节奏与剪辑的匹配相对有些反差。但若了解到整部影片因为主创人员经验的欠缺,而使影片的创作历时三年,就目前影片放映效果而言足以让创作者感到欣慰了。

《人迹》 古巴  记录
诗一样的语言穿插在大自然宁静的画面之中,短片大量使用的固定镜头,特写和空镜的切换,以及人物简约的对白和一定比例的自然声响一起构成了某种静谧,一个人整个平淡、真实的一生仿佛就如此被凝缩在短短的14分钟里。孤单的老人对着镜头讲:“我有个朋友常来看我,常来,上次来是五年前。”

《心灵曲》 法国  实验
与其说是实验片,不如说是一片结构繁复的爱情论文。整部影片极度缓慢的推拉镜头对爱情的流失和寻找做了一个巨大的隐喻。透过电视、窗户、框架等种种连接不同时空的符号,形成叙事的套层。而影片最后缓缓拉出镜头展现了男女两人多层画面结构中纷杂的观察视点,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失去爱情所产生的迷惑,以及人的精神状态始终而在爱的寻找与被寻找之间游离。

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报道(二)
《另一天》 以色列 剧情
《另一天》长度九分钟,只有一个镜头,记述了以色列被扭曲了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导演用始终晃动、不断变焦的镜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幼儿园遭炸弹袭击的恐怖事件。短片中的幼儿园从开始天堂般的梦幻感觉瞬间被打破,变成了一片哀号的地狱景象,而影片的镜头语言已经告诉我们这种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游走已经成为以色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正是导演的这份冷静与残酷招致了观众明显的好恶,从现场观众投票情况的初步统计看来,观众打分数要么很高,要么很低,观众都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飞翔》 中国 动画
一首画面优美的日本卡通化的MV,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一种单纯极致的美感,飞翔一直是诸多日本漫画所表现的主题,加上从人物造型到氛围设计都能明显看出受日本卡通漫画的直接影响,所以熟稔日本漫画的年轻观众一定会从每幅画面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全片贯穿的配乐非常悦耳,同样是一首日本歌曲。

《水中怪物》 中国 动画
非常可爱的动画,与《生活原来是这样》一样都采取了与实拍结合的创作手法,能让人感到作者的童心未泯。“水中怪物”指的是水中滋生的各种浮游生物,动画段落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但短片的后半段制作略显粗糙,只是保留了一个可爱动人的结尾。

《孟买夏日》 印度 剧情
这是导演用了三个拍摄工作日完成的一部对话练习作业,两个男女主人公通过面对镜头的“访谈”和他们彼此情感发展的片断共同形成了一个双层结构的叙事。影片的色彩异常丰富,场景的美术设计也独具匠心,大部分的戏都是在普那印度电影电视学院自己的摄影棚里完成的。从作业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短片,长度是11分钟。

《游戏结束》 中国 实验
说是实验片,更多意义其实只是一个视听练习的习作,如导演自己所说短片有诸多的不成熟之处。但值得肯定的是导演的创作出发点,就是他自己希望能够表达一种发自内心并由某种原始力量驱动宣泄出来的情感。《游戏结束》说的就是一个职责是保护社会安全的“保安”,当自己遇到个人急需解决的个人窘境——寻找厕所时,哪怕整个社会毁灭了对他个人也是没有意义的。短片的音乐都非原创,在高潮段落更是直接拿了一段《第五元素》音乐来用,音乐的原创性也一直是学生短片的一个软肋。

《埃尔尤金》 以色列 剧情
在耶路撒冷,政治和宗教被帝国主义的摄像机无限的放大了,而感情尤其是爱情则被窒息在一个相爱双方彼此都能互相刺痛的狭小空间之内。最喜欢的是影片的开场,埃尔尤金在特写、近景、中景等各个景别和角度充满幸福和满足的通过窗户凝望女孩拉比,那就这样美好吧,脱掉那些只能罩住自己的衣服,不要他妈的像个死尸在游泳池里四处飘浮,或者在黑屏之前掉下一行男儿泪,记住,这是爱情。

《爱》 俄罗斯 剧情
《爱》是俄罗斯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的学生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儿子要去参军,在走之前的几十分钟里和父母呆在一起发生的事情。客观的说,如果和上届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的参展作品《肉》和《寻找面包》相比,这部作品略显质嫩,但是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和动人之处就是真实和朴实,视听语言尤其是摄影对于学生作品的层次来说几乎是无懈可击。话题散开一点,去年在观众最喜欢的十部短片里面“俄罗斯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的作品就有三部,而且可以说部部精彩。据资料显示,全俄罗斯国立格拉西莫夫电影艺术学院创建于1919年,前校名为:全苏国立格拉西莫夫电影艺术。几乎开设有与电影相关的所有课程,学费对外宣称是年35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地址是:129226俄罗斯、莫斯科市维廉.皮克大街3号。

《狡猾的小偷》 德国 剧情
这个德国汉堡大学选送的作品从片尾字幕那一长串赞助商就已经足够说明本片的商业性。全片一句对白没有,全靠视听语言来讲述故事。五分五十六秒的全片中处处充满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偷之间较量的细节,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而又默契的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邦尼和克莱德》,整个短片就如同一部长片交代两个人物关系的开场。总之,《狡猾的小偷》是制作者为我们带来了一部曼妙的,能开心的笑的,好看的电影。

《焦点人物》 法国  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个年少成名的女演员的梦魇。视听语言运用自如,主角在楼梯上奔跑的那段剪辑精巧,但整部片子的一些段落的处理稍显极端和个人化,会由于造成观众的生理不适而招致反感。

《关于小公鸡的歌》 斯洛伐克 剧情
布拉格,一个令人神往的名字,叔叔也正要从这里归来。女主角的表演精彩,车站那场戏,通过一个表情就展现了人物关系。而小男孩米洛斯坐在父亲废弃船里用手风琴拉的“小公鸡之歌”的含义明显比影片所展示的和我们所能理解的多的多。

《酒的故事》 瑞典 剧情
影片抽象化表现了年轻和衰老的两极碰撞的,剧本编写具有一定技巧,片中符号化设置并不新鲜,但是老人的表演和结尾的来自心底的暖意最终为这个很容易拍烂的片子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野火》 德国 剧情
影片的背景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经过这场战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衰落,法国和瑞典分别成为欧洲西部和波罗的海的强国。影片的剧作,尤其是切入点的选择精巧,它的故事说的是战争结束后,一个信使去通知自己的军队战争已经结束,却被敌军的士兵捉住。在这个故事基础之上,任何沿线发生的事情都会很精彩。影片的名字叫野火,但是片中的火是地窖里面屡次出现“炉中火。”直到影片的结尾,我们才看到,尽管四个主人公被固定在地窖内画框的四个边上,但是他们的视线,都是,从内向外。但由于是学生作业,所以对于这种历史题材从美术方面都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