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主要观点?如何评价?各观点的区别?
第一讲 电影的本性——电影编剧的性质和电影剧本的本性
电影的本性;《看吧自己去看吧》《雁南飞》苏联式的长镜头与法国式的长镜头的不同。苏联:爱森斯坦的蒙太奇,重情绪,轻叙事,镜头内部的蒙太奇,在运动之间达到蒙太奇效果;法国:非理性思想,戈达尔;
电影语言的不同特性根源于深刻的哲学理念。
《悔悟》(苏联)黑色、荒诞的悲剧;《愿望树》(苏联)象征;
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问题——值得研究;
一种观点:中国人的感情得不到个性尊重(剧作观念问题)。中国电影为什么虚假?审查制度的问题
第四代:《野山》《本命年》《人生》《人鬼情》纪实性尝试;时间与纪实的问题。
电影时间的纪实效果与相对时间(即占全片长比例或与上下镜头时间对比)有关而与绝对时长无关。
郭宝昌《悟戒》(音)中的4分钟长镜头;刘半农《半农谈影》摄影艺术观;
电影是一种寄托情感的媒体;电影是为情感而发的,是情感的浓缩;艺术与情感:喜怒忧死悲恐惊;
电影主题包括三层:思想、情感、情节;
讲故事容易,用一定的规律和语气讲故事就很难。
电影是揭示人物动机的艺术,人物的观念,人们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动机的研究而非行为本身;
戈达尔部队人物动机进行解释,正表达了他对人类行为动机多样性、不确定性的认识;
每个人眼中有自己主观的真实。电影的真实是逼真与什么呢?
摄影机模拟的是感受真实的视觉方式,人是用心理因素来控制视觉感受的。
艺术是残缺的,这正是艺术成为艺术的特性。
电影逼真的不是生活的物质原貌,而是感受生活的视听方式;——技术层面
电影艺术逼真的是心灵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电影永远是对生活的模拟,而不可能是生活本身。——艺术层面
传记片——“借尸还魂”,情感寄托。
二、电影编剧的性质
创作前的准备——生活、艺术——选材——题材分析——情节主题——构思——人物性格构思——场面细节——结构细节——写作——修改——定稿;
积淀某一事物留下的情感体验;
阅(积淀)历(事物);《银幕世界的造型》;
需要人心理的外化;环境(地域)与人物的结合;
切忌环境概念化,如恋爱——花园;英雄——苍鹰;形成庸俗的堆积;
经典环境,《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和五光十色的街道,表现主人公孤寂的飘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平面镜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畸形。
一个故事通常只能在特定环境下生成,一个放之四海皆准德故事一定是苍白的。
对场景要敏感,造型的独特性;
三、电影剧本的本性
电影创作的基础;故事、人物——文学性、叙事艺术(结构、段落、主题、人物造型等);
电影是行为和对话;电影思维包括哪些内容?
1、 造型性,视觉与听觉(画、声)
2、镜头感(镜头意识、场面调度意识)
3、蒙太奇思维,选择时间,影片节奏;
他走来,他走去,他走着,烟袋锅上的轻烟;
可供摄影师拍摄,演员表演,导演摄制;
第三讲 电影剧本的题材、选择与题材分析
一、题材——主意
“刺激源”,能否成为剧本?激活了某些材料(一件事或一个人)
例:去饭馆吃饭、每天、经常——情景剧的约稿——主场景的选择、有固定人物、有流动人物——饭馆为主场
大量的素材积累作为前提;
题材不在大小,关键在于它能折射出的东西。在司空见惯德生活中,发现价值。
二、题材分析
一篇文章,一个年轻的心理学研究者希望调整老年心理,不被老年人接受和配合,然后她化妆成老人,加入到老年人群体当中去,发现了无限的温情。
注意:人际关系危机,隔膜与隔膜的突出,年龄群体之间的隔膜;扮老年人——轻喜剧;
1、风格样式的取向:温情的轻喜剧
背景,化妆之前——露出马脚,形似神不似——形似神似被小团体接受——卸装;
2、 思想内涵的取向:强烈而非单一;情感性;丰富性;个性;
主题:情节主题、思想主题、情感主题——统一素材;
3、 卖点“彩儿”
制片意识
商业片;受众,市民化,内涵、鲜明、单一、情节类型化、模式化,人物;
艺术片:雅俗共赏、丰富、鲜明、新意、规矩、个性、创造性、现实性;
实验片:沙龙化、朦胧、含混、非情节化、符号、抽象、形式即内容;
剧作中的人物——概念化(符号化)人物;类型人物(有性格缺陷);复杂(个性化)人物,内部动机,性格即命运;扁平人物,动机单一外部动机;
闪回,真实闪回、幻觉闪回;
第三讲 电影剧作情节
一、情节主题
《洪深全集》第四卷,三十六种模式;
电影看起来事空间的罗列,但本质上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即叙事逻辑。什么在变化,什么促使变化,变化的方向是什么?变化=发展。
1、 什么是情节主题?《论电影艺术》;用一句话归结一部电影的情节主题;
2、 情节主题的常见类型:
A. 外部事件式(事件是直观的)按照时间的发生、发展、结束做为叙事逻辑,商业片,政治片、紧凑,集中;
B. 人生历程式:按照人的生命时序,将众多外部事件串连起来的叙事逻辑;传记片、传记式的影片,《阿甘正传》《公民凯恩》,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一样长,传奇式的人物,命运的坎坷,难度在于结构。
C. 人情关系式:按照人物情感关系的变化发展为叙事逻辑,在两个有差异的人之间找到彼此接触的起点和终点。在这个阶级中找到精妙的细节,散而不乱,平而不淡;没有明显的外部时间的框架,散点式地推进,细而不腻家庭伦理片;《花样年华》《八月照相馆》
D. 心理历程式:
把心灵危机的发生,发展,结果作为叙事逻辑,难度在于内心危机的造型《出租车司机》;
E. 群像式:
艾伦·帕克《荣誉》,平行地表现一群人,可能选择一个事件,或一对人物关系,一个外部框架。
二、情节观念
1、“情节”与“故事” 《金蔷薇》谈写作方法;
福斯特:故事——过程,按时间顺序排雷的事件;情节——因果,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不同的观众心理;故事——后来怎么样?情节——为什么?
“故事”——事件外部的因果关系,故事性较强的情节;“情节”——内部的戏剧性和因果关系;
贝克“戏剧性”:由演员表演,在观众中引起激情的反映。
布伦退尔“戏剧性”:意志冲突,意识力越强,冲突越强;
《八月照相馆》的戏剧性,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引起激情的反映;
“戏剧性”的概念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3、 情节剧和情节剧电影的观念
情节剧,西方感伤戏剧的一种;
A、 情节:言情剧——爱情,婚姻生活、弱女子;B、主题:善恶;C、冲突:门第观念;D、人物类型;E、结构:巧合,缩短时空,激化矛盾;F、情感:煽情;G、结局:大团圆;
第四讲 电影剧作中的人物
一、人物塑造的剧作意义:性格结构
第三代:阶级立场塑造人,善恶;第四代:复杂人物,既压迫人又被人压迫;第五代:反思中国大环境下人物命运和内心;第六代:小人物在都市中不被人知的情感。
二、人物性格及其构思
人性:欲望——教养;id——super ego
人性产生——环境;肉体
人物性格小传是剧作纲举目张的问题:
性格成因:家庭;籍贯(地域);经历(遭遇);职业;婚恋;教育;
性格成分:倾向性(价值、道德观念、超我);气质;修养;爱好;癖好;待人接物;语言特征(说话方式);心理习惯(对事物的反应);
当主要人物有了其行为逻辑时,就可以动笔写剧本了,要依赖人物小传;
当电影剧本失去虚构的能力时就失败了。
例:朱子小传
1、内秀、少言语、例如:父亲骂,自己不说话,做自己的事;
2、父亲是个司机;
3、父亲的脾气,比如骂儿子:“…………”
4、老北京、四合院、胡同、大杂院;
5、母亲,胆小
6、邻居,女孩在卖假首饰,俗气,脾气火爆,看上朱子
……
真实人物的性格构思——速写、素描;
虚构的练习:从一个事件开始,事件中保包含了有趣的人物和性格;
电影中人物行为与动机 商业片:单一的外部动机了;艺术片:内在的个性化动机;
三、人物性格塑造
1、 在动作中塑造人物
动作功能: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或改变人物关系;改变人物命运;动作性,具有戏剧性。“动作”与“动”不同,“动”是肉体上的运动。
动作内容: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外部动作——形体动作(表情、手势、大幅度的身体动作)、语言动作
黑格尔:人看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外化才有快感,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获得快感基于两点:劳动的机会和结果。
特定性格——规定的情境——内心的反应(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内部动作的表象)
关键在于寻找内部动作的外泄方式
外部动作的内心支撑;电影的表象其实是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的本质(情感、人物关系)
2、在节奏中塑造人物
道具,环境氛围,音响和音乐;
电影的动作,包括动作本身拍摄角度的变化,摄影机的运动,动作画面的剪接;
节奏,强弱、高低、快慢的对比;在音乐、绘画、建筑、雕塑中都有节奏;
电影的节奏表现在:动作幅度,摄影机的运动、景别、沟通、音响、音乐、语言的语速、影片结构;
3、在对比中塑造人物
A、人物与人物之间;B、情绪的对比;C、人物自身的对比;
类型的对比,强调性格中某种突出的特点,《三国》中的人物都是类型人物
中国观众更喜欢类型人物,次要人物类型化
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是了解程度的加深,由表及里,把深层次性格一步步揭示给人看。
找到表层和深层的落差,性格构思的层次感;
第五讲 电影剧作结构
时空布局(篇幅比例,相对的);声画关系(实质仍是时空关系)
观众看到的画面实质是由事件的链条结合起来的,结构本身就有思想,结构可以是电影的全部;电影的时空布局一句的是作者心理,心理和观众心理
一、传统的戏剧式结构
1、以“冲突律”为布局的依据;
冲突,一种极端对立;冲突律:
A、贯穿全局的;尖锐激烈的外部冲突;(用冲突贯穿全局,以冲突做为时空布局的依据)
人与人;人与社会集团;人与自然;集团与集团;
B、冲突的不同阶级构成情节段落
C、起承转合(头身尾)
建置冲突:早、快、开门见宝
发展冲突至高潮,饱满,峰回路转,高潮突兀而起;
冲突结局:干脆利落。
2、“冲突律”形成的原因
狄德罗,首先认识冲突(法国大革命时期)
黑格尔,第一个总结冲突,提出冲突律(法国大革命)
A、时代原因 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紧密结合;
B、 戏剧重冲突,冲突适合戏剧表现,能够集中表现人物命运;
《白夜》《八音盒》,经典冲突律
人心灵重最隐秘的部分和人物关系的微妙永远是剧作家的追求;
二、当代电影对“冲突律”的突破
1、 原因:冲突——外部的戏剧性,内部的戏剧性;冲突由外向内是电影现代化的表现;
A、艺术原因:传统戏剧——冲突律;当代戏剧——冲突律以外;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艺术特性不同;电影的发展越来越摆脱冲突律,不必激化矛盾;
B、社会原因:冷战结束,告一段落,世界企求和平,两个由差异的人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冲突,人心理的复杂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冲突是特定的,不是普遍的;
2、 创作现实
A、由冲突,但不以冲突尾布局依据《猎鹿人》
B、抵触代替冲突;结构与冲突律相反;决定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即主题与剧作结构之间的关系。
声画结构:依据作者心理;人物心理;观众心理;
时空交错式结构;
1、 一个主时空,顺序式;
2、插入时空:A、过去时空,会议;B、心理幻觉时空;C、梦境;D、戏中戏《人鬼情》
大倒叙,30、40年代盛行,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式先前的故事;《魂断蓝桥》《日落大道》
闪回:用闪回交代前史,必须注意闪回部分与全片情绪基调的统一,《德州巴黎》高潮处以讲述代替前史闪回。